【校友故事】張瑾:行笃思遠,厚積薄發點亮青春色彩


  • 2022
  • 10/20
  • 21:54
  • 校友動态

  • 1351
  • 浏覽量

——想吃勝利的果實,就要用汗水來換取,一分努力,一分收獲。

張瑾,中共黨員,法社學院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就讀期間曾獲海南省“互聯網+”創業大賽銅獎、海南省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全國“鏡頭下的三下鄉”優秀大學生通訊員、全國攝影大賽優秀攝影獎、全國“鏡頭下的三下鄉”優秀團隊;連續兩屆獲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入選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最佳深化改革知行錄;連續四年獲得“優秀團學幹部”、全國“線上三下鄉·扶貧我先行”優秀新媒體傳播團隊、海南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志願者、海南省“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獎、創新創業獎學金、2019年海南省大學生自強之星等。目前就職于新疆昌吉奇台縣人民法院,就職期間獲2019/2020年度奇台縣人民法院優秀黨員稱号。

開拓前行:敢于挑戰的探索者

初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張瑾和很多新生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多彩大學生活有些不知所措,在不斷找準定位的過程中尋找适合自己的路。參加學院通訊社、“三下鄉”志願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組建團隊并逐步成立三亞啟夢真職業培訓有限公司,張瑾用忙碌充實自己。

“每份工作都是一份責任,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既然認定了也就要到最好。”在學院通訊社從攝影部的一個小幹事一直到通訊社社長,從一開始,她就拿起相機潛心拍下“與文章相配的照片”;作為組織的領導核心,盡心照顧好大家庭;熱愛公益,她就利用暑假參加志願服務,走入鄉村,認真觀察社會問題;作為公司創始人,她不斷摸索發展路徑,虛心學習,全力以赴。每一次的付出都在為明天成長作鋪墊。

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

在學習與工作中,張瑾看到了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難題,“如何解決跳槽頻繁與失業率高的最根源問題”她挂念在心。機緣巧合之下,張瑾與同伴組建了大創團隊,他們找到專業老師李奇,表達了自己想做“職得向往,e點就通”大創項目的意願得到應允。在李奇老師的支持和幫助下,團隊開始進行策劃,着手長遠計劃。他們進行了市場考察,完善策劃書,對比分析數據統計,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口,嘗試、修改、策劃、讨論、路演,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去落實到位,熬夜、沒時間吃飯都是準備項目過程中的“家常便飯”。“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會因為害羞不敢上講台,後來也遇到過很多失誤的情況,但從沒想過回避困難”張瑾說,“我知道學習與努力的重要性,做項目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吸納專業知識,更好地打磨項目,努力将學到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正因為極緻般的努力他們從校級創業大賽一路突破晉級到省級、國家級創業大賽,取得了良好成績,并在2016年成立了三亞市啟夢真職業培訓有限公司。

在指導老師李奇的眼中,張瑾是一個勤奮的學生,喜歡迎接新事物挑戰,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

項目團隊日常讨論開會

砥砺前行:知行合一的踐行者

創業的道路上,每個環節都要面臨新的挑戰,張瑾不斷地深入學習、提升自我素養。“沒有什麼是必須要去做的,同時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去做的”,在張瑾看來,明确方向後就要做好科學規劃,更重要的是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不然一切即是空談。

張瑾說自己是一個計劃性、目标性比較強的人。“特别是有了目标的指引,就想朝這個方向努力,運營好公司就是我的奮鬥目标。”從一開始的宣傳工作到業務闆塊的設計,從電腦軟件的操作到影像資料的剪輯,每一個環節她都親自實踐,總結經驗方法。宣傳設計圖、視頻制作、計劃書撰寫、團隊組建、PS、攝影、視頻剪輯、新媒體運營、演講技巧……面對不熟悉的事物,張瑾毫不猶豫選擇大膽嘗試,這個笑容憨實的姑娘身上總有一股十足的拼勁。

高文老師用“豐富”一詞評價張瑾。“她的大學生活經曆很豐富,學習、工作、實踐獲得了很多榮譽獎項,有自己獨到的領悟經驗;思想豐富,也許是閱曆促進一個人的成長,豐富了人的見識與思想”。

“張瑾學姐外表看上去很親切,投入工作的時候非常認真、負責,以前出任務的時候,隻要她在場都會指導我們需要注意地方,特别親力親為,共事起來也很愉快。她在各個方面都很優秀,是一個值得看齊的榜樣”曾經的通訊社部員何琪說到。

大學是個神奇的地方,會有很多機會,讓你不斷挑戰自我、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試錯、也不斷接近理想中自己最好的模樣,在不知不覺中與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張瑾和學院老師們

萬物可愛:溫暖生活的同行者

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張瑾充滿了活力。與書籍相伴的時間是最放松的,隻要有空閑的時間她都會去泡圖書館,泡一杯茶拿一本喜歡的書一坐可能就是一個下午,享受安靜的書香氛圍,享受書海世界帶來的快樂與成長;她喜歡攝影、文字,便用校園景緻裝點相冊,參加志願活動的時候還會拍一些鄉村的老人、小孩、村莊的照片,用快門記下鄉土生活,用筆寫下鄉村風情,收獲滿滿幸福感;算是一個“吃貨”,工作閑暇的時候她會準備些水果拼盤、好吃的食物,約上好友聊聊天,過着簡單又幸福的日常;和丈夫下班回家的晚飯後,在離家不遠的廣場牽手散步,看着老人們熱鬧的廣場舞,歲月靜好;微信朋友圈裡她經常分享一些新疆高院或者是其他媒體平台關于法律政策指導、黨建活動的文章和小視頻,交流自己想法……對于将來,她有新願景,要繼續發揮專業技能,在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個更好的管理者;要利用大好周末将司法考試作為一門業餘愛好鑽研法律。想着對學弟學妹們的寄語,“好好珍惜大學時光,多參加活動,多結交朋友,多積累經驗,努力充實自己,現在付出的汗水都會澆灌自己心中萌生的‘小苗’,總有一天會成為屬于自己的參天大樹”。

張瑾和她的愛人

不忘來路:煥發異彩的法社者

大學是一個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挑戰自我的舞台,張瑾在這個舞台上走好了開頭第一步,她是一個煥發異彩的“多面體”,她堅信“越努力、越幸運”。

張瑾的生活日常

有不忘初心的一面。由于大學期間通訊社新聞宣傳工作的經驗積累,張瑾在目前的工作單位中除了高效完成其他工作,她也負責單位的公衆号運營工作,與實際部門的工作并不相沖,一方面發揮了特長,另一方面堅持了興趣,張瑾總能在工作中得心應手,她坦言,對于未來充滿了期待。

有感激的一面。“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求學四年的時光裡,遇到了很多生命裡的貴人。”張瑾說,法社學院的良師益友深深地影響着她,陪伴她走過重要的曆程。“特别是李奇老師與高文老師,李奇老師用一言一行教導着我做人做事,一步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與能力。在擔任學生幹部期間,高文老師始終給予最大的支持與肯定。”

有遺憾的一面。張瑾表示,最遺憾的是沒能繼續留在三亞發光發熱,那裡承載着大學四年最美好的回憶,那裡見證了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過程,那裡有良師益友的陪伴,那裡有創業團隊的鼓勵,那裡是塑造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與自信的初始地。

張瑾和通訊社社員

有快樂的一面。“法社學院給予了我很多成長的機會,當學生幹部與老師助理鍛煉了自己很好的管理能力、交際能力、寫作能力,讓自己成為了多方面發展的小姑娘。那裡有最好的朋友與學弟學妹的陪伴與鼓勵,有一起監督學習的小夥伴,有傾聽喜怒哀樂的小姐妹,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與難忘。”張瑾說到。

張瑾用實幹點亮了未來,也和困難“死磕到底”,她用經曆說明決定的事情就要走下去,要不斷挑戰自己。奮鬥的歲月是人生的精華,當奮鬥早已成了習慣,未來的人生是一片星辰大海,充滿着希望。

(文字:黎小渫 編輯:李敏航 圖片:張瑾 審稿:高文 )

  • 校友中心
  • 校友動态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