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海南省社會科學院、海南省學生聯合會
承辦單位:海南大學
設立海南“挑戰杯”競賽組織協調委員會,由主辦單位、承辦單位的有關負責人組成,負責競賽組織領導工作。
組委會下設秘書處,設在團省委學少部,負責競賽日常事務。海南大學團委負責協助團省委學少部統籌推進競賽各項事宜。
設立海南“挑戰杯”競賽評審委員會,由組委會聘請相關學科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或高科技企業的技術骨幹組成,負責競賽的評審工作。
競賽承辦單位有權以組織委員會名義尋求贊助。
作品· 類别
申報參賽的作品分為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
01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主要是涉及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及能源化工等學科方面的研究成果,自然科學論文的作者限本科生。
02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
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支持圍繞發展成就、文明文化、美麗中國、民生福祉、中國之治和戰疫行動等6個組别形成社會調查報告,也可以按照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6個學科報送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該類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了的為黨政領導部門、企事業單位所做的各類發展規劃、改革方案和咨詢報告。
03科技發明制作類
科技發明制作類主要是涉及機械與控制、信息技術、數理、生命科學及能源化工等學科方面的成果,分為A、B兩類:A類指科技含量較高、制作投入較大的作品;B類指投入較少,且為生産技術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等。
獎勵· 設置
參賽的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作品各設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本專科生、碩士研究生兩個學曆層次作者的作品獲獎數與其入圍作品數成正比例。科技發明制作類中A類和B類作品分别設獎。評審委員會對各類參賽作品進行預審,評出報送作品中的各50%左右進入終審決賽,65%左右獲得三等獎。在終審決賽中評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同時為激發學生參與基礎學科、小衆學科的熱情,終審決賽各分類小組原則上至少有1件特等獎和1件一等獎。預審和終審前,組委會根據作品數量等确定各分類小組授獎數量。
入圍獲獎的作品,确認資格有效的,由組織委員會向作品頒發證書(證書須體現作者和指導老師姓名)。參加各校校賽的作品,确認資格有效而又未進入全省競賽的,由各校組織協調機構向作品頒發證書(證書須體現作者和指導老師姓名)。
申報時間·聯系方式
參賽團隊将申報材料于3月23日前發送至
郵箱:2954368557@qq.com
負責人:楊卓霖
聯系電話:18638728371
了解更多……
附件:1. 第十一屆“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組委會名單
2. “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
3. 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指引
4. 省級預賽參賽作品申報數額分配表
5. 第十一屆“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申報書
6. 第十一屆“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文字材料(封面)
7. 第十一屆“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作品彙總表
8. 第十一屆“挑戰杯”海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承諾
掃描上方二維碼
領取附件
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