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屆中國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暨第十屆研究生論壇在重慶圓滿舉辦。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社會工作專業本碩聯合代表隊憑借紮實的學術功底與創新實踐成果,從全國百餘所高校中脫穎而出,榮獲兩項三等獎,并有四篇論文入選論壇摘要集。此次佳績充分彰顯了學院“本碩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深度與實踐效能雙重優勢。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社會工作專業參會學生全體合照)
社工碩士23級學生嵇達的論文《司法社會工作在涉罪未成年人監督考察期的應用研究》依托S市C檢察院108個幫教案例展開分析,深入探讨了司法社會工作在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實踐中的成果與挑戰,并創新性設計了微觀、中觀、宏觀三個維度的優化措施。該研究最終在論壇中赢得三等獎榮譽。
在蘇米雅教授與水木晴美老師的細緻指導下,嵇達創新融合量化與質性研究的混合方法,通過場域理論和集團動力學理論的雙維框架,全面解析司法社會工作幫教效果。其構建的“嵌入性創新→動态協作網絡→實質修複導向”理論體系旨在增強幫教實效,獲得評審專家的高度贊譽。
(嵇達(左四)獲獎照片)
(嵇達在分論壇發言彙報)
社工2201班金佳鑫、柯萌、黃朝霞、鐘思泳四位本科生合作撰寫的論文《數字化政務服務視角下智慧公章改革适應性問題研究——基于三亞市兩村的實證分析》斬獲三等獎。該研究聚焦三亞市S村與B村,揭示了智慧公章推廣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創新性提出“技術适配-制度重構-文化嵌入”三位一體協同策略。
此項研究在吳家麗老師指導下深入探讨智慧公章改革的适應性問題。研究發現,經濟水平差異、受教育程度限制、傳統習慣阻力及制度與服務斷層構成主要制約因素。為此,研究提出技術适配-制度重構-文化嵌入協同優化路徑,強調改革需統籌技術創新與人文關懷,确保技術方案精準匹配本地需求,避免一刀切推行模式。
(金佳鑫(第一排右八)獲獎照片)
(金佳鑫在分論壇發言彙報)
田地論文在肖芒教授指導下聚焦非遺傳承困境,提出“社工賦能”路徑:開發椰雕項鍊等文創産品,開展“掃街銷售”實驗檢驗定價機制與傳承動機,推廣非遺體驗活動。論文強調社工應兼具需求探測器與政策優化器雙重職能,推動非遺話語權回歸民衆主體地位,實現可持續活态傳承。
(田地在分論壇發言彙報)
在楊揚副教授指導下,梁淙堯的論文《集體記憶視角下退役軍人的社會職業身份重塑》聚焦退役軍人社會融入難題:保障生存權益并強化社會認同。基于集體記憶理論,提出雙重路徑:職業叙事重構與記憶療愈工坊實現技能轉化;建立國家-社會-個人協同機制提供支持,達成職業身份重塑。
(梁淙堯在分論壇發言彙報)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社工本碩代表隊此次協同亮相全國論壇,是學院深耕本碩一體化培養結出的碩果。獲獎研究聚焦涉罪未成年人幫教、智慧政務改革、非遺活化傳承、退役軍人融入等時代課題,将研究根基深植于本土實踐土壤,精準回應社會痛點,彰顯了師生卓越的科研創新能力。學院将持續深化本碩協同育人機制,培育兼具學術深度、實踐智慧與家國情懷的新時代社會工作英才,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征程中貢獻專業智慧與力量。
(文圖:田地 金佳鑫 柯萌 黃朝霞 鐘思泳 編輯:範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