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OLOGY悅讀書社于11月6日晚18:30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期經典讀書會。本次讀書會由社長劉奧宇主持,社會學2201班呂卓峰,嶽曉林,謝雙蕙,宗奕杉四位同學擔任領讀人。另外此次讀書會還特别邀請到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肖芒教授進行評議。
(作者費孝通先生介紹)
第一組由呂卓峰和嶽曉林兩位同學進行領讀。呂卓峰同學首先對作者及其著作做出介紹,并抛出問題:鄉下人“愚“嗎?又對鄉土社會的特點為什麼是封閉社會、熟人社會、信任社會提出相關見解,并分析文字下鄉為什麼困難。最後,對開篇問題做出回答:鄉下人不“愚”,提出“讀書學習是為了消除偏見,開闊視野,用博大的胸襟理解和分析事物”的觀點。嶽曉林同學則通過展示差序格局的結構模式圖,揭示出自然經濟、封建制度與儒家思想是影響這種波紋狀格局産生的重要因素,并類比差序格局,通過歐洲社會背景論證了團體格局存在的合理性。引用史料對中國鄉土社會長期存在的“維系着私人的道德”進行舉例說明,又從自然意義與社會意義兩大層面對家族與性别進行分析與解讀,重點強調了經濟對社會所産生的決定性影響。
針對第一組同學的展示,肖芒老師對此給予評議:首先,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表現出一種親民、民道,體現出費老對于鄉土百姓、人民國家的一種關心,同時以一個敢闖敢說的學者視角,展現了當時中國進退維谷的一種局面,以片面的鄉土社會來折射出整個中國社會,引發人們的深思;其次,費老作為一個有良知、有道德的學者,能夠真正進入到農村生活中,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這離不開費老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學熏陶,和良好的家庭經濟條件,能夠前往國外深造,使之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我們審視當下,今天的中國社會與百年前書中所述仍有部分相近,從中能夠感受到當今提出的“鄉村振興”中的舊與新,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運用所學知識,去學會分析,推動改革,使社會能夠适應時代的發展;最後,費老曾經說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望大家能夠共勉,以開放的胸懷和開闊的視野,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去建設未來社會。
(無訟篇内容解讀)
第二組由謝雙蕙和宗奕杉兩位同學進行領讀。謝雙蕙同學重點分析禮治秩序與無訟這兩篇文章,引出“禮治”和“傳統”,通過無訟篇将鄉土社會與都市社會中人們對于“法”的态度進行比較,說明法治的推進也要依照社會實際情況進行,制度的實施應該适用于社會,适用于人民百姓。宗奕杉同學就血緣到地緣、名實的分離,從欲望到需要三個章節,講解了血緣社會和血緣與地緣的關系等,又提出鄉土社會中所形成的變動方式,提出時勢權力的誕生及其和長老權利的區别,最後,從欲望到需要講述了社會計劃的過程,需要的産生,欲望與需求的差異及所适應的不同環境。
(肖芒教授做出點評)
對于第二組同學的展示,肖芒老師認為,首先,《鄉土中國》這本書可以用六個字簡要概括:第一點是土,中國鄉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土地;第二點是穩/靜,中國傳統的鄉土社會在曆史長河中發展的很穩定;第三點是情,提到中國社會,離不開各種情,如:親情、友情等;第四點是血,血脈之情深深刻在中國人的骨血之中;第五點是禮,傳統禮教對我們的認識影響深遠;第六點是圈,小而清晰的人際圈,這裡費老運用對比,以捆柴和水波來對比西方社會和中國社會的不同,西方社會即使捆在一起也是根根分明,能夠看出西方社會更加注重獨立的個體,而中國社會則更像是水波,分界模糊而交叉。其次,肖老師将本書的十四章節概括為五個部分層層推進、由淺及深,這五個關鍵詞分别為:鄉土特性、本質特色、環境特色、人際關系、維系原則,繼而引出由土地引發的中國農業治理與思考,從多個方面闡釋如何着手去開展中國農業 的現代化發展,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夠學會運用專業知識和閱讀所感,真正去思考一些現實問題,提出多方面的解決辦法。
(讀書會圓滿結束)
最後,主持人劉奧宇對領讀同學及肖芒教授的評議做出的總結。他結合鄉土社會的“變遷”的主題,引出西方社會學古典三大家以及費孝通先生關于現代化,并強調我們應當結合所學來看待不同理論家所提出的觀點。随後,劉奧宇同學回應了肖芒老師為大家分享的讀書方法——正确的讀書方法不僅僅是把書讀完,更在于通過橫向的對比其他思想家的觀點,縱向的結合作者的經曆,以及成書年代的社會背景,來全面的理解作者的觀點,并應當結合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此次讀書會促進了社員對社會學經典書籍的深入探讨,以社會學專業的角度對中國農村社會以及早期社會學研究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有效增強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師生之間的學術互動和人文交流,同時營造了更為專業性的學術讀書氛圍。
(文字:呂卓峰 嶽曉林 謝雙蕙 宗奕杉 鄭曉婧 圖片:劉奧宇 編輯:薛佳琦 審稿: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