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從校園到社會,你的選擇決定未來”的學長學姐分享會在書明樓D105成功舉辦。本次活動,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邀請了七名優秀的學長學姐,與在校學子分享他們在求職、留學、參軍與考公、考研進階等維度的實戰感悟,為對自己未來學習規劃感到迷茫的同學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指導。
求職篇:實習是敲門磚,實戰經驗助突圍
馬周祺:行政管理專業
國企更看重實習實踐、技能證書和入黨情況,馬周祺同學指出,實習對職業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他建議大家“多投簡曆、多面試”,在實戰中提升談吐與應變能力,并提醒道,面試官不僅關注答案内容,更在意你傳遞出的态度與邏輯。
(馬周祺分享企業面試經驗)
金詩錦:社會學專業
在求職篇中,金詩錦同學則從行業動态追蹤、簡曆優化、模拟面試三方面提出建議:假期實習是積累經驗的黃金期,銷售崗位雖工作強度大,卻能快速提升抗壓能力。她以自身參與“吉利繁星計劃”的案例,展現了暑期實習和主動關注行業動态的重要性。
(金詩錦分享實習工作經驗)
留學篇:目标先行,雅思備考有妙招
張藝:行政管理專業
針對留學,張藝則結合自身申請經驗,提出“目标倒推法”擇校策略。對于雅思備考,她分享自己獨創的“三階段法”:2個月夯實基礎、3個月專項突破、1個月沖刺模考,并強調聽力和閱讀是提分捷徑,高頻詞庫和錯題複盤能讓效率翻倍。
(張藝解析留學規劃策略)
學術篇:在堅持中靜待花開
餘濤: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
餘濤以本科參與公益創投大賽、碩士帶隊攻克學術課題的經曆,強調學術是一場接力賽,學術積累具有長期性,團隊協作比單打獨鬥走得更遠。她提出“三維成長法”:一是大一夯實專業基礎,定期與導師讨論研究方向;二是大二起主動加入科研團隊,簡單的整理文獻,也能培養學術嗅覺;三是通過賽事和論文打磨核心競争力。最後她鼓勵大家:失敗是科研的常态,但每一次嘗試都在為未來鋪路。
(餘濤分享本碩學術躍遷路徑)
劉蓮钰:應用心理學專業
考研比的不是學習總量,而是知識牢固度。劉蓮钰同學從科學規劃、心态調節、健康管理三方面給出建議:一是制定個性化複習節奏,避免盲目攀比進度;二是通過運動、社交等方式釋放壓力,“狀态低迷時,一頓美食也能重啟鬥志”;三是保證每日6小時睡眠,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身體是打好考研持久戰的基礎。
(劉蓮钰分享考研備戰心得)
胡逸骁:社會工作專業
考研不是終點,而是學術深耕的起點。胡逸骁以考研上岸、參與社科項目的雙重經曆,串聯起學術與實踐的閉環。他提出“兩線并行法”:備考期間每日3小時專業複習+1小時論文泛讀,既鞏固基礎知識,又培養學術敏感度。
(胡逸骁解析社工碩士雙軌成長路徑)
參軍與考公篇:多元路徑下的成長選擇
王禹焜:行政管理專業(專升本)
“部隊教會我‘堅持是解決問題的唯一答案’。”王禹焜同學分享了自己從參軍入伍到通過“大學生揚帆計劃”進入省人大實習的蛻變曆程。他結合參軍、考公、車企就業三重身份轉變,傳遞信念:“熱愛能勝歲月漫長——先做對的事,再把事做對。”他勉勵大家:人生沒有标準答案,考公、參軍、求職都是探索自我的途徑,關鍵要敢于試錯、保持韌性。
(王禹焜講述參軍與考公經曆)
在場同學普遍反映,學長學姐的經驗,幫助其看清了不同選擇背後的努力路徑,分享會也打破了“非考研即失業”的單一認知,尤其是參軍、留學與就業結合的案例,向同學們展現了多元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打破了科研遙不可及的固有印象,指出學術積累可從整理文獻等基礎工作起步,讓在場的同學對自己的未來信心倍增。
此次分享會不僅是一次經驗的傳遞,更是一場精神的接力。學長學姐們以躬身實踐的成長軌迹為坐标,為後來者照亮了從象牙塔到廣闊天地的進階之路。從校園到社會,從理論到實踐,從追光到引路人,我們期待見證學院更多青年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積極規劃、勇于實踐,不斷探索适合自己的成長之路,在社會的大課堂上交出精彩的青春答卷。
(文字:馬意珊 圖片:賈鑫淼 編輯:吳永豪 審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