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山靜,雨霁新晴,2024年9月24日晚上七點,悅讀書社與LOVE工作室合辦共讀會,于北3一站式社區共讀交流讨論《社會學的想象力》一書。同學們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對本書進行系統分析、交流,取得了可觀成效。
悅讀書社社長吳傲松同學就為什麼讀《社會學的想象力》進行了介紹,簡單給大家帶來了社會學的主要人物與思想的梳理:
《社會學的想象力》的作者米爾斯,正處于二戰後的壟斷資本主義向福利國家資本主義過渡的美國。該時代的具體特征表現為民主政治生活再度複興和資本主義的再度繁華,然而風光的社會往往隻是表象,繁華的背後其實早已暗流湧動、殘破不堪。一方面大衆民主制度令每一個人都成為政治制度的參與者:但是參與的個體往往更關心能否借此獲得更好的生活現狀,而非公共集體和長遠的目标。政黨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紛紛把政治目标換為對民衆的無底線讨好,以此賄賂民衆獲取選票。然而政府許諾的高福利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國家财政難以運轉導緻政府的财政危機,也往往使得許多承諾成為“空頭支票“,政府的公信力缺失、合法性遭遇挑戰,也導緻了資本主義後期通貨膨脹和政府、民衆間的矛盾加深。
書社辦公室主任江海奇同學又進一步的進行細化:一方面即使是民衆有一天突然”大夢初醒”,他必然不會感到自己能清晰的認識這個時代,反而更多的是對于這個時代的困惑和不安。正如米爾斯所說:“民主意味着受法律管制的人有權力和自由根據大家商定同意的原則去更改法律——甚至可以變更這些原則:但比之更重要的是,民主意味着對曆史本身的結構性運行機制進行集體性的自我管理。即使知道自身所謂的自由、民主不過是在政黨的控制下為其印刷選票,社會反向操縱生活的狀況卻仍在在永無止境的持續,被高度宰制的職業勞作狀态、被高度控制的消費,甚至自身成為控制自身的”幫兇”,把自己關進暗無天日的鐵籠子裡。
參會的各位同學不禁産生了這樣的思考: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之中個人的幽魂又将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雖然有曆史可循卻也和前代發生着前所未有的斷裂,舊的事物不再為人們所沿襲,而是成為了為推出“符合當時“新事物的祭壇。
處于這樣的時代裡人們需要社會學的想象力,或者按米爾斯所說社會學的想象力可以是任何學科的想象力。“通過它,原來思維活動隻局限于狹小範圍的人們會突然對所置身的狹小空間産生新奇的感覺”,在現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仍然值得深思,或許這就是《社會學的想象力》經久不衰的原因。
通過這次共讀會即加深了書社新舊兩代社員的感情,也激發了大家結合曆史發展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度思考的熱情;即科普了社會學的思想方向,也為大家實現所謂“祛魅”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文字:賴朋賢 江海奇 圖片:悅讀書社 審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