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OLOGY悅讀書社于7月3日通過線上會議開展現代性系列第一期讀書會。本次讀書會,旨在學習《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的第一篇的馬克思的四個章節,分别由王泓鋼,夏炜凱,鄭欣澤,劉奧宇擔任四位章節領讀人,其餘社員也在會中分享閱讀感受。
領讀人王泓鋼同學通過對第一章馬克思的早期著作的閱讀進行分享,他提出:真正徹底的革命并不在于政治解放之上,而在于徹底的社會革命之中。“市民社會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是它的直接地位,物質需要,自己的鎖鍊強迫它,它一直也不會感到普遍解放的需要和自己實現普遍解放的能力”。而馬克思在無産階級身上看到了整個社會的缺口,隻有撕開這個缺口,沒有任何特殊利益的無産階級才能展開為“普遍性”的解放。
随後夏炜凱同學就第二章曆史唯物主義進行闡述和解讀。在《德意志意識形态》中馬克思第一次對曆史唯物主義的原則進行了一般性的概述。馬克思将主要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黑格爾的辯證法有機的結合起來,他指出,人類意識受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辯證性交互作用所限制,在這一交互過程中,人類積極形塑了他生長于其中的世界,同時,後者也形塑了前者。在後面的部分,吉登斯概述了馬克思著作當中有關資本主義起源的相關問題。馬克思認為的原因根本不同于韋伯所認為的“精神動力”,而是從物質的、社會曆史的角度,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矛盾運動指出了原因。
領讀人鄭欣澤同學就第三章生産關系與階級結構發表見解,以“階級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的核心概念”出發,通過本章節看到為何說意識形态是上層建築一部分,又可以看到經濟基礎為何決定上層建築。
劉奧宇同學就第四章資本主義發展理論發表閱讀感想,通過閱讀書本上關于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作的原理及其伴生的諸如,危機,貧困,壟斷等各種問題,最後怎樣超越,進行第四章内容的結構性分享。并另分三小節分别說明(1)危機不代表崩潰,而代表了一種調節機制;(2)産業後備軍對資本主義的必要性,是直接造成資本主義其矛盾性特征的兩極;(3)資本的積聚與集中,破壞了企業資本家的地位促成壟斷的同時,促進了無産階級自身的擴展,孕育了新社會脫胎的土壤。此外還有許多成員積極參與讀書會,勇于發表看法與見解。
(圖/文:悅讀書社 編輯:王菁苑 吳佳穎 審稿:白曉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