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與懶散的人,過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幾年前開始堅持寫作,也因此認識了很多熱愛寫作的朋友,但幾年下來,看似差不多起點的我們,并沒有在收獲上也達到一緻。
一個人保持短時間的自律很容易,但若是要長期堅持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有人說,成功路上并不擁擠,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堅持到最後。
同樣是熱愛寫作,我們大多數人可能會因為勞累、缺乏素材、沒有靈感而放棄堅持更新。
但有一位朋友,她有自己的本職的工作,為了能夠抽出時間寫作,每天早上堅持六點半起床,浏覽當日新聞、定選題、搭框架、完成整篇文章,在我們很多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她已經寫完了當日文章。
晚上回家後她也堅持飯後閱讀一小時,而後簡單運動,洗澡、追劇、思考新素材新選題,繼而才去睡覺。
對于她來說,每一天都很充實,幾年下來,她各個平台的粉絲以及收入都是我們的十幾倍,在很多不明所以人的眼裡,她的成功來源于新時代的機遇和巧合,但我們卻深知,她的成功并非因為她多聰明,而是因為她足夠勤奮,足夠自律。
自律,帶給我自由。
這句話很多人隻是理解了其中一個層面的内容:自律到極緻,便能将每一件小事做成功。
但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那就是當你開始自律,你便不會被周遭的誘惑綁架,比如美劇、比如小遊戲、比如不必要的社交、比如并不是很健康的美食。當你做到自律,你便會真正開始享受那些美好、積極的事物。
回想自己成長、收獲最快的階段,是不是都得益于自律?
高考前夕,很多人堅持早起晚睡,認真讀書,把所有雜志、小說都壓在箱底,于是那段時間成績也跟着突飛猛進;
剛畢業的時候,為了能夠盡快熟悉公司業務,每天工作都很飽和,下班後即便沒有人要求加班,回到住處依然要看一些跟工作相關的内容,于是在短時間内,終于搞懂了所有工作流程;
工作幾年後,想要突破瓶頸,獲得更高的職位,放棄了周末看電影、逛街的時間,每天不斷跟比自己更有經驗、更成功的人請教,不斷充電新知識,于是一段時間後,各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提升;
自律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因為你必須放棄誘惑、欲望、惰性,去付出時間與精力認真做一些事情。
但自律,卻可以讓你在美一段時間過後,都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也不斷地縮短與自己想要人生、想獲取到的成功的距離。
人人都知道自律的好處,但并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嚴格自律,總結了一些能夠幫助我們自律的方法,分享如下:
定一個小目标。
你需要知道,在接下來這段時間裡,你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而後便會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事情,記錄、執行,盯着目标不斷前進,時刻告訴自己,放棄便等于前功盡棄。
卸載會分散精力的APP、屏蔽閑聊無營養的微信群,戒掉借口。
起初我們離不開手機,是因為通信需要,但現在我們離不開手機,是因為上面有太多消遣時間的方式。比如抖音、比如閑聊無營養的微信群。
很多人會在集中精力做事的時間裡關閉社交圈,也是為了不被外界所打擾。
戒掉手機,并不是要你完全不用,而是戒掉那些除了哈哈一樂再也沒有其他收獲的消遣工具。
除此之外,還要戒掉借口。
當我們決定做一件事,總是喜歡“湊整”。
今天27号,腦海裡想的便是“下月1号再開始吧”,
周五決定的事情,腦海裡想的是“下周一再做才更完美”,
剛決定要開始一件事情,腦海裡想的是“大姨媽來了,身體不舒服幹嘛委屈自己”。
于是一拖再拖,随着時間流逝,卻一事無成。
管理任務和效率,而非管理時間。
很多年前流傳着一個非常火的excel表格,那張表格上事無巨細的規定了每天早上幾點起床、幾分鐘吃完早飯、幾點工作、幾點休息、幾點運動、幾點讀書,隻是看下來,都覺得眼花缭亂。
這樣做的人其實犯了一個精力管理上的錯誤:比起時間管理,你更需要做的是任務和效率管理。
假設一天中你有12小時用來工作和生活,那麼你無需給自己定義具體幾點做什麼,而是列出你所需要完成的當日任務即可。
比如一天内要閱讀10頁書、完成一個項目的思維導圖、整理幾個寫作素材,看完一部電影。
這些事情,假設你能在3小時内完成,那麼恭喜你,接下來的9個小時,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刷劇、玩遊戲,或者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這樣做事,是不是就輕松多了?成年人并不需要太多條條框框,隻需要完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其他一切皆可以自由靈活的去設定。
定期做複盤,學會獎勵自己。
如果隻是一味地做事,不會總結與改正的話,那麼最終我們會偏離目标。
定期做複盤,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自己這段時間都做了什麼,收獲了什麼,哪些做的足夠好,哪些不足需要補充修正,而根據這個結果,你還可以給自己來一些實質性的獎勵,比如一場短途旅行、比如一個與閨蜜下午茶的約會,比如一件新裙子等等。
我個人有一個365日筆記本,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便是把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記錄下來,結束工作後,我會去回顧我完成了哪些,還有哪些遺留問題需要後期繼續解決。
每周、每月、每個季度以及每年,我都會回顧我的所作所為,根據這些付出與收獲,去判斷一段時間内,我是否足夠用心的去對待自己的時間,又有哪些收獲和不足。
假設我做的很好,提前完成季度目标,我可能會“撒歡”一段時間,給自己一個留白,完全不工作,也不思考人生,就是單純的放松。
于是循環往複中,我總是期待下一次的目标又可以提前完成,這樣,我就又可以理所應當的去撒歡了!
當然,也會有一些文章會告訴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走向,不可能每個人都成功,所以你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會成功的這個設定。”
很多人看完後覺得一身輕松,仿佛終于找到了不再苦苦堅持的理由,并且還很欣慰的告訴自己:你看,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樣不自律,潇灑過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
這種極度懈怠與放松的時刻并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能經常有。
否則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你會逐漸放棄生活中的一個又一個的原則,終于變成了一個懶惰、不願意為任何事付出百分百努力的人,而最終你也會發現,身邊的人都越來越好了,而自己,卻越來越糟糕,直到有一天,你自己都開始嫌棄自己。
人生有很多個階段組成,張弛有度是好事,但一味松懈,便會讓整個人生垮掉。
自律并不會直接給一個人帶來成功,卻能決定一個人一段時間内的人生高度,當你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用心完成一件件小事,回頭看你會發現,你這一段時間的付出與收獲,就已經将你提升到一個人生新層次了,而你想要的成功,也會在不斷自律、不斷提升人生新高度的過程中,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