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标簽,綻放自我”女性主義主題漫談會
2025年3月8日婦女節16:00——18:00,在這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陽春三月,我社與LOVE工作室于北三一站式學生社區合辦本學期第一次活動——“打破标簽,綻放自我”女性主義主題漫談會。本次活動師生們圍繞女性在生活、職場等多領域面臨的刻闆印象與标簽展開交流探讨,分享自己對女性的理解與感悟,交流探讨了當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女性主義,打破性别限制。
江海奇同學介紹解釋了當前女性主義四大流派——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激進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二元體系理論。如以唯物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關注女性工作及家庭内部工作不被重視的問題,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唯有改變女性在經濟基礎中的地位,才能實現其社會文化地位的轉變。
湯心如同學分享了上野千鶴子《厭女》中“女性是男性的投射欲望”,男性将女性視為性欲工具,而非有獨立人格的存在。男性的欲望集中于如身體、性器官等的女性符号,通過将女性他者化、客體化,來滿足其支配欲和控制欲。而男性反感同性戀是為了維護男性集團的主體性與優越性。男性集團通過“男性同性社會性欲望”構成紐帶,為維系這種關系,需将女性他者化、蔑視女性,即“厭女症”,同時也要清除同性戀。因為男同性戀的存在提醒着厭女的男性,男性亦有可能處于被插入、被支配的“女性位置”,這威脅到了其主體地位,故男性會更激烈地排斥男同性戀,将其貶低為“非男人”,以維護“真男人”群體的“高等地位”......
八一老師援引波伏娃《第二性》中“女性不是一種性别,而是一種處境”分享她的感悟,與同學們探讨了女性化妝的目的——有時為了取悅自己,有時為了社交禮儀,在工作中适當的妝容可能有助于給同事和客戶留下好印象......
除了消費話題,活動還圍繞社會資本、階層差距、男女觀念、彩禮話題、生育養老觀等話題探讨女性的處境。特别是各地彩禮問題,引發了同學們的積極思考讨論。女性主義從來不是一種完美的理論,而是一種不斷反思的世界觀。吳傲松同學認為踐行女性主義從來不隻是某一單一性别的努力,而是男女兩性全社會所有人共同參與的努力。而學習相關理論與身邊人交流探讨等可以幫助所有女性主義者追求自由平等。我社祝大家都能實踐出自己的女性主義。
《秋菊打官司》電影沙龍活動
3月16日周日晚18:30——21:00,我社與LOVE工作室于北三社區合辦了《秋菊打官司》電影沙龍活動。觀影後,吳傲松同學圍繞影片中鄉土社會結構、傳統與現代觀念沖突及女性意識覺醒等分享自己的感悟,與同學們展開讨論。影片通過秋菊“讨說法”“民告官”的執着,展現了“差序格局”的鄉土特質——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禮治秩序中,“無訟”傳統與秋菊追求“說法”的現代法治意識形成張力。而秋菊對“權利尊嚴”的追求,打破了傳統性别角色規訓,其“上告”行為既是對禮治社會道德倫理的挑戰,亦成為女性意識覺醒的象征。影片不僅映射秋菊這樣的個體在制度夾縫中的生存智慧,更揭示了法律實踐與鄉土現實的複雜博弈。值得另今人反思的是,結局“法律vs現實”的張力,令人思索人性在傳統情理與現代規則中的掙紮,對當今法律人類學發展仍有啟示意義。秋菊的故事啟示了我們需在尊重傳統倫理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完善與觀念革新等,實現“法治”與“人情”的平衡。最終沙龍在對“如何在現代性沖擊中守護個體尊嚴”的思考中落幕。
回到生活中去 | 馬克思主義哲學閱讀馬拉松活動
3月23日周日下午14:00--18:00 ,我社與LOVE工作室于書山館南廳合辦“回到生活中去 | 馬克思主義哲學” 閱讀馬拉松活動。在閱讀相關書籍60min後,每位參與者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策展人江海奇同學作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導讀,還與盧沛東等同學作了積極的互動,江同學直白易懂的分享令同學們獲益匪淺。
馬克思如何揭露資本主義的深層矛盾?——《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國民經濟學批判。
PS:文末分享一份喜悅——我社獲評校2025年度三月份社團“月之星”,作為學生自主研習研讀的學術平台,我社始終秉承着“以書會友、與友論”書的價值理念,緻力于建設自由、開放、理性、和諧的思想交流空間,推動同學們的跨學科專業交流學習。“哲學家們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我們期待能與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一同“認識社會,理解社會”!
(文圖: 吳傲松 審核: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