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新型職業興起,社保、勞務合同……各項保障如何跟上?


  • 2023
  • 03/18
  • 0:22
  • 就業指導

  • 244
  • 浏覽量

近年來,多種新型職業興起,陪診師、玩偶修複師、寵物保健師……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方式,還催生出一些新就業形态。

工作時間,地點靈活,工作内容多樣,新型職業在吸引不少人的同時,從業者的勞動權益與行業規範同樣受到關注。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如何為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提供更充分保障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之一。

新就業形态,“新”在哪裡?

與傳統生産方式相比,新就業形态工作時間,地點靈活,自由度更高。一系列服務務借助互聯網進行。從業者可以在線上實現與客戶、公司等的遠程實時溝通,打破了傳統生産方式下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同時,随着社會對消費需求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新型職業的工作内容也呈現多樣化。例如,養老、職業教育、冰雪運動等領域的民生需求催生新興職業,推動了陪診師,課程規劃師、職業規劃師、美妝教學師筆職業出現。正在不斷成熟的寵物産業鍊催生了寵物減肥師、寵物烘焙師、寵物保健師等職業。此外,年輕一代的小衆愛好如潮玩等逐漸發展成為大衆産業的同時,也使得潮玩設計。師、玩偶修複師、淦鴉藝術家竽職業開始活躍在互聯網平台上。

據統計,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宇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45.5萬億元,數宇經濟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2021年依托互聯網平台的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約8400萬人,靈活就業人員達2億多人。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向品向中新網表示,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新技術的更新跌代下,新型職業的大量湧現是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社會大衆對于個性化服務需求的提升,也為新型職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傳統職業相比,新就業形态的從業者工作的社交性與互動性更強,他們看重的是個人興趣與就業滿意度,他們所提供的的服務與商品也更加個性化。”向品說。勞動關系、行業準入等問題亟待解決。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雲事業部總裁曹鵬表示,當前新就業形态群體用工關系界定尚不治晰,引發勞資糾紛、社保繳納不及時等一系列問題。北京法政安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高佳娜向中新網介紹說,新就業形态群體因其工作的靈活性與流動性,與用人單位、機構等簽署的多為勞務合同,對于勞動關系的界定存在難點。她解釋道,勞動關系雙方主體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勞動關系的确定需要符合三個條件

一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是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适用于勞動者,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

三是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屬于用人單位的業務組成部分。而具體勞動關系的裁定,還需要參照社保工資、書面合同等多種情況綜合考量雙方是否有建立勞動關系的意圖高佳娜表示,對于新就業形态群體,目前出現較多的糾紛為工傷賠償。因為這一類群體收入來源不穩定,出現因意外導緻的工傷之後,他們很難在知時間内再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此外,新型職業行業準入規則也亟待明晰,向品指出,傳統職業技術認證,尤其是高端職業的技術認證往往與學曆背景高度相關。随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獲取知識更容易,知識面也更寬,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職業技術認證與學曆背景間的關聯度。

“新職業的技術認定要滿足專業知識的同時,因其服務的個性化提升,需要增加消費者評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型職業的認定需要兼具技術技能标準和保障消費者權益。”向品說。

官方:支持零工市場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指出,現行的有關制度和政策還不适應新就業形态的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權益同樣需要關注。

“一方面,新就業形态從業者與相關平台之間沒有确立傳統的勞動關系,平台企業認為他們并非本企業的員工,不需要為其承擔參保繳費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這類人員可以同時接受多家平台企業分派的業務。這就導緻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與平台企業的關系比較複雜,不便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

對此,他認為,需要改進社保經辦管理辦法,并适當将社會保險關系與勞動關系相對分離,即使不便明确平台企業與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的勞動關系,雙方也應分别承擔參保繳費的責任,合理确定繳費費率和基數以便将新就業形态從業人員納入職工社會保障體系,依法公平享有社會保障。


3月4日,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别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界别提案--《關于加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維護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案提出,應盡快構築完備、精準的新就業形态社會支持制度體系及配套措施,适時修訂完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相關法律,加大現行社保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一套與互聯網平台用工模式高度适配、靈活可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日前也表示,将支持零工市場建設,落實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政策。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