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工作于人:生存or發展


  • 2023
  • 03/21
  • 20:01
  • 就業指導

  • 238
  • 浏覽量

正式組織天然地與人的個性存在沖突。但作為員工的責任仍是要工作,那麼,工作,是生存還是發展,就成了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生存與發展之間,不隻是先生存後發展的次序,有更多複雜的問題。

先生存後發展

”先生存後發展“的想法認為,生存是第一要訣,應當先生存下來,生存下來後再去考慮你喜歡做的領域。為了生存下來,基于個人的理性,員工的目标是達成短期的個人利益最大化。

但是,生存也是困難的。當下社會的高度分工,日益精細化的工作使得人也不可避免的被原子化。大部分人無法看清全局,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螺絲釘“,而是面臨着時刻被替代的危險,更無法把握自己的未來——不僅有着被”後浪“擊退的威脅,更面臨越來越智能化的機器人對自己的壓力。

除了極度不确定的未來,個人也越來越被支配。這種支配是以占據個人時間和精力為主。越來越長的加班時間,休息日更頻繁的工作聯系壓縮了員工個人的時間,辛勤工作後的生活無法自由支配。

更為突出的問題是,”先生存後發展“的策略忽視了一個事實,大部分的工作沒有給予人的個性發展的空間。

人與工作的關系

從工業革命依賴,在機械力取代人力勞動的過程中,人從繁重艱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似乎與工作相疏遠,但卻又被工作滲透——一方面,人類重複性工作逐步被智能化機器所替代,另一方面人又必須工作,盡管大部分的工作是無用的複制性勞動(諸如對信息的整理歸納等管理類工作)。人就這樣被框在一個工作的體系内。

就工作來說,人有着本能的動機——創造性地參與勞動。馬克思将勞動視為人的本質屬性。人是無法不勞動的,人通過勞動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創造價值就是勞動,價值就是凝結于商品中的人類勞動。

工作作為一種勞動在現代社會中被異化,工作反客為主,成為支配人的主體。工作就是生存,休閑成為工作的附屬品。德波在《景觀社會》中,不僅提出了人的一切社會生活被商品所殖民的觀點,更認為在此基礎上,整個社會經濟的生産系統無形之中構建了一個休閑空間,但休閑本質上是屈從于這一生産系統的,休止狀态是”不安卻又向往“之。也因此,在勞動中被掠奪的自由隻能以一種隔靴搔癢的方式獲得,所謂“從勞動中解放”,或者說日益增長的休閑時間,既不是在勞動自身中的解放,也不是從勞動所塑造的這個世界中解放。換句話說,工作/不工作沒有本質的區别,工作是為了獲得休閑(不工作)的獎賞,不工作的未來仍要面臨工作。

現代生活的意義也束縛在工作之中。當職業定義了我們,尋找生命的意義當然不能僅僅是作為生存的工作,作為員工更需要發展意義的工作。特别是對于更加看重自我價值的新一代員工,為了生存而留在公司,還是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而工作?變得僵化

延續自工業革命而來的正式組織與科層制,對人性發展和成就感滿足感關注的缺失,将成為組織未來人才流失的最大障礙。因為在重複性勞動留給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之後,組織要面對的是富于創造性的職場幸存者,他們對工作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有着自己的追求,不在希望自己變成固化在PC端的硬盤,而希望成為即插即用的U盤。他們也可能不再願意終生受雇于一家公司,組織需要對此在雇傭關系、企業文化、人性化管理方面作出改變,以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與人才搭建良好的合作關系。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