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業指導與建議
1、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大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了解職業、增強信心,促使他們實現設定的目标。實際上,有近一半的學生并沒有制定過職業生涯規劃,即使制定了職業生涯規劃,其内容也多泛泛而談。原因很簡單,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設計5年、10年甚至幾十年以後的事情,這對人生閱曆淺、社會經驗少的學生而言,困難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教育、引導學生科學制訂上大學期間的成才計劃是關鍵,因為隻有使大學生先成才,才能好就業。
因此,建議在校的我們依據專業培養目标和就業定位,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往屆畢業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切身體會;圍繞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操作技能的培養、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社會實踐鍛煉等制訂學習成才計劃,并做到一學年一總結一修訂,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切實轉變觀念,切忌好高骛遠。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主要難在觀念的轉變。我國高等教育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實現了向大衆化階段的跨越式發展,但觀念的轉變卻需要很長的時間。
高校要轉變教育觀念,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培養目标多樣化,使教育結構和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結合,減少結構性失業;家長也要改變傳統觀念,以減輕學生因家庭期望值過高所形成的壓力;大學生更應轉變就業觀念,從“天之驕子”的光環中走出來,将自己定位于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建設者,自願從一般性的工作做起,從基層做起,從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有人說,隻聽說過大學生失業,沒有聽說過農民工失業。此話雖不嚴謹,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業觀念差異所導緻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3、樹立“在實踐中成長”的理念。
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應該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為此,高校應以教育部相關文件為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實習實訓課,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樹立“在實踐中成長”的理念。一些高校的實踐表明,就業指導僅靠說教達不到理想效果,組織畢業生到基層那些求賢若渴的用人單位去看一看、聽一聽,或是組織校友中的成功人士來校講述自己在基層就業的經曆和成就,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
大學生在基層實踐中要做到:認真敬業,勇承重擔,提高交際技能,善于發現變化并且适應變化,摒棄各種錯誤觀念,不斷開拓進取、不斷開發新技能。這些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想與實踐的碰撞和不斷成長的過程。
4、鍛煉人際交往能力。
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大學生就業的調查樣本顯示,已就業的大學生對工作的總體滿意率為38%,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際關系等方面。對人際關系的不滿意反映了大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适應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
因此,大學生實習期間要強化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通過與社會接觸,經曆由“學生”到“社會人”的過渡,學生們會發現社會比想象的要複雜,有些事情是很殘酷、很現實的,但也能從中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這也再次論證了大學教育不僅僅是要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認知社會。
二、面試相關指導
1、工作經驗是核心。
面試企業的人事經理在查看簡曆時,最感興趣的是你的工作經驗。在填寫簡曆時,一定要在描述工作經驗上多花些功夫,要盡量詳細描述你在校期間做過的實際項目,有哪些實踐經驗等等。
2、“自我評價”要搶眼。
據調查,人事經理在浏覽簡曆時首先看的就是你的自我評價,出色的自我評價能使你的簡曆在衆多背景類似的簡曆中脫穎而出。當然你應該簡明扼要地說明你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比如“獲得過多少國内外設計大獎,有多少實踐項目被社會采用”等等,而避免使用一些空洞、老套的話。
3、留下多種聯系方式。
如果一個很好的面試機會出現的時候,卻因無法與你聯系而錯失良機,這會是多麼遺憾啊。所以,在填寫聯絡方式時,請務必填上電話、手機等信息,以便招聘單位在第一時間内能與你取得聯系;而且一旦你的聯系方式有變化,應立即上網更新。
4、簡曆填寫要規範。
當你在填寫簡曆時,像項目經驗、證書等信息應填寫在相應欄目中。對于有供選項的欄目,如專業、職能等,應盡量從選項中選擇,如無完全一緻的,也可以選擇較接近的内容。這樣,招聘企業在搜索與你的情況較接近的人才時,你的簡曆就會有更多被搜索和浏覽的機會。
5、英文簡曆别忘了。
許多外資、合資企業在招聘時,要求應聘者提供英文簡曆,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注重應聘者的外語能力。如果你有意于外資、合資企業的職位,請不要忘了同時将你的英文簡曆填寫完整。這能使你的簡曆更具專業性和競争力。
6、常上網更新簡曆。
最新最完整的簡曆是人事經理較為關注的,他們一般是按照簡曆的完整程度及更新的時間順序進行的。也就是說你的簡曆填寫得越完整,更新得越勤快,你被人事經理搜索到的機會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