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認識做好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服務是就業服務的重要内容,是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前提和基礎。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增強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計征集需求信息,不斷加大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力度,努力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提供充足的就業信息和良好的招聘服務。
二、大力收集崗位信息,持續開展招聘活動。
各地、各高校要把大力收集崗位信息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要積極争取各行各業的支持,努力開辟畢業生到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就業的新渠道。各高校要帶着對學生深厚的感情,以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态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調動各方面力量,為學生提供多種就業服務,持續為畢業生舉辦優質高效的招聘活動,确保招聘活動場次和崗位數量進一步增長。要高度重視校園招聘活動的安全工作,切實做好安全預案,堅決防止安全意外事故發生。
三、創新信息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
各地、各高校要充分發揮網絡招聘服務及時、高效、便捷的優勢,充分運用“全國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及就業網、微博、手機短信等新型傳播手段及時發布招聘信息,進一步完善崗位信息收集、發布、查詢和更新功能,開展遠程視頻面試、就業創業模拟實訓、網上測評、在線政策咨詢、求職幫扶、在線招聘預約等服務,切實降低高校畢業生求職成本。
四、采取針對性措施,着力做好就業幫扶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認真開展摸底排查,把目前尚未就業的少數民族畢業生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畢業生作為重點服務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專場招聘活動,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要建立就業困難畢業生數據庫,實行“一對一”實名動态援助,通過發放求職補貼、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優先培訓、跟蹤服務等方式,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
五、嚴禁就業歧視,保護畢業生合法權益。
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活動的監管,加強對用人單位資質、招聘信息的核查,切實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凡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招聘活動,要嚴格做到“三個嚴禁”: 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别、戶籍、學曆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要加強對畢業生的法制教育,提高畢業生的維權意識,積極創造條件,主動為畢業生提供求職、簽約等方面的就業權益保障服務,切實維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六、強化服務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各級财政要在就業專項資金中增加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支出項目,用于創業孵化、創業項目開發、創業專項活動等支出,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創業引導資金。
(二)明确職責分工。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财政等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時掌握和通報有關情況,定期對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資金和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共同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完善操作辦法,指導培訓機構和高校做好就業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和就業創業服務等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教育部門要把就業創業工作納入高校重點工作,加強對高校的考核和指導,确保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能夠得到政策扶持和服務。财政部門要加強對就業創業扶持資金的監督管理,按規定及時足額撥付資金,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高校要健全管理制度,配備合适人員,加強政策宣傳和學生組織管理,配合相關部門落實好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專項服務活動。
七、完善就業創業服務
開展創業項目服務。圍繞産業集聚區和重大項目配套需要,開發征集一批創業項目,在省、市、縣三級公共創業服務機構建立統一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庫,為高校畢業生和各類創業主體提供項目展示平台和創業項目信息。每開發征集一個創業項目,給予項目庫建設單位2000元的補貼,用于開發、征集、評估和發布創業項目等相關支出。創業項目補貼由創業項目庫建設單位提出申請,并提供以下材料:創業項目名錄、項目基本情況介紹、項目評審表、開發征集單位、項目實施情況。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核,财政部門按規定将資金直接撥付給創業項目庫建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