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打好“組合拳” 聚力穩就業


  • 2023
  • 03/29
  • 20:32
  • 就業指導

  • 207
  • 浏覽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工作。“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别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長期關注青年就業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不在少數,他們積極獻言獻策,希望從平台搭建、就業保障、社會服務等方面打好“組合拳”,釋放青年的創新潛能,為各行各業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張曉宏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出現20餘次,成為備受關注的高頻詞之一。

張曉宏說,高校相關教師應幫助廣大畢業生在就業觀念上與時俱進,真正看到新業态、新就業蓬勃的生長後勁,并講好畢業生在基層就業的故事,廣泛宣傳“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的先進事迹,充分發揮榜樣引領和示範作用,厚植“三農”情懷、創新情懷。

張曉宏認為,高校應強化與政府、用人單位的協同配合,形成強大合力,促進畢業生就業供給與鄉村振興等熱點需求有效對接,打造畢業生與農村産業的雙赢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發現,目前,部分高校畢業生存在“懶就業”“慢就業”現象。“針對青年就業問題,一方面要千方百計挖掘需求,解一時之急;也要加快人才培養改革步伐,建立畢業生高質量就業長效機制。”陳衛說。

對此,陳衛建議,高校應實施“組織保障、政策宣講、講座培訓、表彰激勵、跟蹤調研”五位一體的導向就業工作體系,組織好“選調生”“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鄉村振興”等基層就業項目,引導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就業。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郵電大學校長葉美蘭表示:“鄉村振興要高質量發展必須數字賦能,需要數字人才。”

“農村數字化産業也将釋放巨大的就業空間。可以說,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靠人才,尤其離不開數字化人才。”葉美蘭說,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内容。近年來,伴随着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逐步融入農業生産、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方面,不斷催生鄉村發展内生動力。

她建議,針對農業農村數字化等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展開針對性研究。高校等相關單位應研究不同類型青年人才培養成長的需求和規律,研究如何實現數字化青年人才供給和現代化建設相對應,進而打造不同類型數字化人才的分類培養模式,為祖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靜瑜的公司在江蘇省常州市。作為江蘇省動力及儲能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劉靜瑜所在公司牽頭産業鍊上下遊,正在以江蘇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為載體打造高質量的聯合創新主體。目前,公司已集聚4000餘名研發人員,為企業技術研發、标準制定提供強大引擎。

在劉靜瑜看來,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企業發展的生力軍。各企業應始終把青年就業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常态化開展招引人才的系列活動,讓企業引才育才留才的生态更優、支撐力更強。

她建議,相關單位、高校培養青年人才時應呼應企業實際需求。配套是否齊全、設施是否完善、服務是否周到,都決定一個城市與企業是否受青年人才的歡迎。相關部門也應同企業一起努力,讓廣大青年人才“來時一個包、安下一個家、共建一座城”。

登錄江蘇省揚州市一體化數字人才服務平台——揚州“人才碼”,前來揚州尋找就業機會的青年可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按人才層次分别享受交通出行、文體休閑、餐飲旅遊等專屬服務。不僅如此,符合條件的青年也可以通過“人才碼”平台進行購租房補貼、面試補貼、探親假補貼、留來回揚補貼等服務事項的申領。目前,揚州“人才碼”注冊用戶達19萬人。

“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是增強城市發展活力、積蓄城市發展後勁的生力軍。”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進健說。

近年來,揚州以“高于以往、優于周邊”的标準制定“人才新政15條”,聚焦打造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深入開展“青創揚州、青聚揚州、青享揚州”三大行動,促進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對城市更有為。據了解,2022年,揚州新增就業大學生2.3萬人、增長35%。

王進健強調,相關部門應突出“需求導向”,促進産業鍊和人才鍊深度融合,常态化開展“才聚揚城”系列招聘活動,發布揚州制造業企業引才圖譜,方便企業“按圖索骥”、人才“精準奔赴”。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為參與見習的高校畢業生按月提供本地最低工資标準60%的生活補貼成為當地的“網紅政策”。

去年以來,連雲港新增就業見習基地63家,新開發就業見習崗位1.23萬個,組織就業見習3353人,1393人通過見習實現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市長邢正軍建議,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健全教育體系和培養機制,對高校畢業生開展針對性培訓,以此增強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服務專業化水平。

此外,在對城市住房困難家庭提供保障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應從保障性住房中單列出相關房源作為人才房,用于解決引進人才的住房困難問題。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