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創業”一詞已在大學生意識中較為普及了。新時代的大學畢業生,具備的改變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的欲望、能力以及信心,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精神。然而在創業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創業常常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急功近利、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敬畏,同時管理經驗和營銷經驗的不足以及對困難估計得不足等問題往往羁絆大學生的手腳,使他們停留在原點。
一、大學生的創業誤區
1.認識問題片面化創業是系統的,創業者首先要理清創業過程中的各個要素:企業的定位、團隊的組建、戰略構想、組織生産、市場營銷、财務工作等,都需要創業者擁有足夠的知識厚度。大學生在創業初期的一些好點子隻是創業工作中的第一步,要走出大學生創業的普遍誤區,好的點子才能取得成功。在創業的準備階段,大學生沒有充分考慮各種問題,也沒有做好風險評估,對潛在的危險因素渾然不覺,導緻了項目從開始就問題不斷,創業才剛剛開始就胎死腹中。所以創業要統籌全局,全面分析問題。
2.創業就能成為企業家大學生創業大多數都想成為企業家,但通過創業最終成為企業家的畢竟是少數。不畏艱難、胸懷大志、百折不撓的特質是每個創業者羨慕的,可這些特質并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擁有。所以在創業過程中,要把成為企業家當成目标,但不能被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的思想所迷惑,阻礙發展。即使不能成為企業家,但通過創業可以實現自我,創造價值,這也是十分難得的。3.盲從“創業熱”人們普遍認為,創業可以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産業升級、增加勞動力需求、促進産業升級。這些創業的好處已經在大學課堂中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焦點。因此,不少學校眼下已開始把創業建設成為一門專業,而且是熱門專業。而大學生對于這種“創業熱”一定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能盲目跟從,一定要有自己的規劃。
二、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方法探索
1.創業需要有恒心和信念在當代大學生的創業路上,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知道失敗隻是暫時的,要不斷地從失敗中學習、進步。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意識到失敗是走了彎路,你就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同時也不要被一點點兒小成就迷惑住,變得驕傲自大。創業成功要看自身的恒心和信念,隻要有恒心,堅持信念,創業成功并非遙不可及。
2.要積累創業經驗大學期間,由于大學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園中度過,很少接觸社會,導緻了他們在企業經營方面,特别是企業運營上容易陷入紙上談兵的誤區。所以大學生在創業之初還是要盡可能充分地做準備,一方面可以通過先就業再創業的過程積累企業經營方面的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社會各類創業論壇、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
3.具備創業必備的能力事實證明,創業不光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廣泛涉獵其他知識,如法律法規、國家政策、不同地區的人文習俗。因此,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使自己從日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獲得創造性能力的提升。
4.選擇和自身相匹配的創業項目選擇創業項目需要清醒地審視自己,隻有選擇自己的優勢項目、強勢項目、感興趣的項目以及自己專業知識所熟悉的項目,才能領先同類、接近成功。
5.高等院校要做好創業教育培訓大學在校師生要思考如何更好地體現高等教育的價值。大學生并不是生來就具備創業能力,這些能力除了自身的學習積累外,有很大一部分需要高等院校來灌輸。從創業角度出發,高校必須要經曆從傳統教學到創業教學的轉變,隻有有了良好的創業氛圍,加之學校為創業學生提供保障和便利,才能有效推動大學生創業。如今大學生創業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發展層面,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帶動更多人實現就業。在凝聚小微企業的力量帶動就業上,大學生創業貢獻了重要的力量。各種優惠政策相繼出台,創辦各類創業孵化器,足見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視。高校應該結合自身條件,扶持開辦大學生創業工作室,給予辦公設備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盡可能大的幫助。大學生在進行創業的同時,要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和定位,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對大學生來講,能夠從就業轉變成創業實屬不易,而真正能從創業發展到創業成功并且實現自身價值就更加不易了。大學生的創業路注定是不平坦的,可能還會布滿荊棘和坎坷,但隻要有恒心并且堅定信念,在初期做好創業的前期準備和知識積累,找準創業的大方向,正确評估風險系數,敢于擔當和承擔,面對成就不自滿,面對失敗不氣餒,始終保持着積極進取的心态,大學生就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實現自身最大價值,創業成功也就會随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