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機制


  • 2023
  • 03/31
  • 21:09
  • 就業指導

  • 385
  • 浏覽量

一、完善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促進機制

(一)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發揮校園招聘主渠道作用,切實加強校園招聘市場建設,建立完善就業資源開發機制,充分發揮專職就業工作隊伍和黨政幹部、專業教師、校友等各方面積極性,千方百計拓展崗位信息來源。高校可通過組團、聯盟等方式開拓就業崗位,推動校内校外就業資源共享。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發揮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作用,建設、打造一批全國性、區域性、行業性大學生就業市場。

(二)促進網絡招聘市場建設。教育部升級打造“24365校園網絡招聘服務”平台,引入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深入實施“崗位精選計劃”,推進就業信息聯通共享。各地各高校要組織就業工作人員、畢業班輔導員和求職畢業生注冊使用“24365智慧就業平台”,加強線上服務聯動。大力推進校園網絡招聘市場建設,建設維護好本地本校用人單位需求庫、畢業生求職意向庫等,及時發布專業設置和生源信息。積極開展網絡招聘服務,鼓勵用人單位通過線上宣講、遠程面試、網上簽約開展校園招聘,促進線上線下招聘相結合,提高招聘成功率。

(三)鼓勵中小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各高校要為中小企業進校招聘提供便利,不得設置限制條件。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大型平台企業,舉辦“全國中小企業人才供需對接大會”“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各地要積極配合本地相關部門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推動企業和高校畢業生用足用好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創造更多适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

(四)促進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各地各高校要加大國家創新創業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創客空間等要向高校畢業生提供場地優惠和專業化孵化服務,指導創業團隊争取各類創業優惠政策,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辦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切實發揮大學生創新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建立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台,提供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發布、解讀、項目對接等服務。組織雙創導師深入校園進行政策解讀、經驗分享和實踐指導,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到城鄉基層創業就業。

(五)支持引導靈活就業。各地各高校要積極挖掘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中的就業機會,引導畢業生在數字經濟、平台經濟等多個領域靈活就業。配合有關部門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切實維護高校畢業生勞動保障權益。組織開發一些面向市場的培訓項目,開展新興産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職業技能培訓,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和競争力。

二、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

(六)健全畢業生基層就業支持體系。進一步完善并落實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采取有效方式引導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鄉村振興一線就業創業。組織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配合有關部門設立“城鄉社區專項計劃”“村醫專項計劃”等相關項目,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擴大實施地方基層就業項目。持續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增強科研助理崗位吸引力。

(七)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各地各高校要落實“兩征兩退”改革要求,配合兵役機關制定本地本校征兵工作方案,做好大學生特别是畢業生參軍入伍工作。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落實退役普通高職(專科)士兵免試參加普通專升本招生、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等優惠政策,研究制定細化方案和實施辦法。密切軍地協同,加強征兵工作站建設,辦好征兵宣傳教育進校園等活動,暢通入伍綠色通道,進一步推進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精準征集,提高畢業生入伍數量。

(八)促進升學與就業有序銜接。各地各高校要統籌安排好各類升學考試招生工作時間,碩士研究生招錄工作在2022年5月底前完成,普通專升本和第二學士學位招錄工作在2022年6月底前完成。

(九)優化招考時間安排。各地教育部門要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統籌推動各地盡早安排機關、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工作和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時間,給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留出充足的求職時間。辦好“國聘行動”第三季,發揮國有企業穩就業示範作用,并配合國有企業盡早完成招錄工作。

三、強化就業指導服務

(十)建立健全就業育人支持體系。各地各高校要把就業教育、就業引導全面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多種形式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系列活動,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基地,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确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要加強重點領域就業引導,鼓勵畢業生積極投身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國際組織等領域就業創業。組織開展大學生就業實踐調查活動,持續打造“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建立就業創業指導優質師資庫,打造一批就業指導“名師金課”。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組織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比賽活動。

(十一)強化就業實習實踐。各地各高校要将實習實踐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舉措,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校企校地合作,開發更多實習實踐崗位,推動更多畢業生通過實習實踐實現就業。鼓勵地方政府、高校和用人單位共同打造一批大學生就業實習實踐基地。配合落實好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項資金補貼性培訓對象擴大至普通本科高校、中高職院校的政策,積極組織畢業年度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十二)加強高職畢業生就業服務。各地各高校要針對高職百萬擴招畢業生群體,制定專門就業工作方案,結合擴招畢業生生源類型特點,有針對性地分類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引導他們合理調整就業期望、找準職業定位,積極主動就業。支持高職院校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按規定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制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就業創業培訓,并做好職業培訓補貼政策的銜接工作。

(十三)加強就業權益保護。各地各高校要配合有關部門積極營造平等就業環境,努力消除就業歧視。在各類校園招聘活動中,不得設置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歧視性條款,不得将畢業院校、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作為限制性條件。加強誠信和安全教育,引導畢業生誠信求職,樹立遵紀守法意識,防範招聘欺詐、“培訓貸”陷阱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畢業生就業體檢結果互認。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