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青海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發布


  • 2023
  • 05/10
  • 21:21
  • 就業指導

  • 244
  • 浏覽量

近日,省政府印發《青海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三五”時期全省就業促進工作取得的成就,客觀分析了全省就業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描繪了未來5年全省就業發展藍圖,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00萬人次、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的總體目标。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主要目标,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以“一優兩高”為牽引,聚焦“五個示範省”建設,培育“四種經濟形态”,聚力加快“四地”建設,闡明了“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實化量化“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發展目标、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對“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工作作出了全面謀劃和部署,是指導未來五年我省就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文件。

《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任務導向,對标對表國務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和青海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圍繞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主要目标,提出了15項代表性的就業主要指标,明确了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支持市場主體發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高質量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就業創業服務能力、統籌城鄉就業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保障勞動者權益穩步提升就業質量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通過專欄安排了8個專項行動。同時,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細化明确了重點任務責任分工。

《規劃》的出台實施将進一步完善我省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不斷開創就業工作的新局面,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共同富裕,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有力支撐。

《青海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編制基本情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

“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的内在要求,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編制就業規劃提供了思想指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國務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為編制就業規劃指明了方向,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和省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為編制就業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從2019年開始,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有關方面着手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注重加強與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和省政府“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銜接,主動與國家人社部溝通對接,廣泛聽取就業領域專家、各市州、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同時舉辦了面向公衆征集意見建議活動,彙聚衆智、集合衆力,充分咨詢,深入論證,切實把各方面意見全部吸收到《規劃》中來。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主要目标,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以“一優兩高”為牽引,聚焦“五個示範省”建設,培育“四種經濟形态”,聚力加快“四地”建設,闡明了“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實化量化“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的發展目标、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對“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工作作出了全面謀劃和部署。

《規劃》由9個部分和1個附件構成,分為四大闆塊。第一闆塊對應《規劃》第1、第2部分,主要闡明了發展基礎與發展環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标。第二闆塊對應《規劃》第3部分至第8部分,明确了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支持市場主體發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高質量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就業創業服務能力、統籌城鄉就業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保障勞動者權益穩步提升就業質量等6個方面重點任務,在專欄中安排了8個專項行動,包括:支持發展平台經濟下的新型就業模式、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更多市場主體、農民工能力素質提升計劃、技能中國青海行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基礎公共就業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和重點群體就業促進計劃。第三闆塊對應《規劃》第9部分,主要提出了一些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第四闆塊是《規劃》重點任務的分工方案,對應《規劃》附件。

《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任務導向,體現了“四個注重”:一是注重政策的協調聯動。《規劃》把保障就業放在宏觀政策的首位,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标,推動引導财稅、金融、産業等政策圍繞穩定和促進就業綜合發力,強化社會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銜接,實現就業政策與其他各方面宏觀政策協調聯動。二是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規劃》深入研判“十四五”時期就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指出結構性就業矛盾是我省就業領域的突出矛盾,提出要從人力資源供需兩端發力,一方面要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創造更多、更高質量就業崗位;另一方面要強化人才培養,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着力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三是注重重點群體就業幫扶。《規劃》堅持城鄉統籌、突出重點,提出要不斷完善和落實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措施,實施重點人群就業促進計劃,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牧區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婦女、青年等群體就業工作。四是注重社會大衆關心的重點領域。《規劃》圍繞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改善就業創業服務、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穩步提高勞動報酬等社會大衆普遍關心的重點領域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政策舉措。

“十三五”時期就業工作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變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嚴重沖擊,把就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底線思維,抓住主要矛盾,會同各方面攻堅克難、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全力以赴穩就業保就業,推動全省就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作出了積極貢獻。2020年,我省“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的做法作為典型經驗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十三五”時期,全省就業管理機制日趨完善。省政府成立促進就業(農民工)工作議事協調機構,統籌協調安排部署促進就業工作,健全完善形成了“年初有安排、月度有調度、季度有分析、年末有考核”的工作機制,有力促進了全省穩就業目标任務圓滿完成。就業政策體系不斷健全。2016年以來,聚焦穩就業工作,不斷健全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我省逐步構成了以省政府文件為政策主導,相關配套文件細化操作促進政策落實,覆蓋城鄉的普惠性政策框架,加快形成了政府激勵、社會支持、勞動者勇于就業創業的新機制。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十三五”期間,我省城鎮新增就業31.2萬人,年均超過6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66萬人次,年均超過105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5%以内的較低水平。就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産業就業規模擴大,就業人員占比從“十二五”末的41%發展到2020年的52%。城鎮就業穩定增長,城鎮就業人員占比從“十二五”末的48%發展到2020年的61%。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2016—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超過85%,精準幫扶17.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每年有超過3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和近4000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确保了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從市場主體數量看,2020年末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到近50萬戶,較“十二五”末增長了73%,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成為時代熱潮。勞動者素質穩步提高。“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技能培訓城鄉勞動者50.88萬人次,全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7年,技能勞動者總量達到36.38萬人,技能人才總量穩步增長。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2020年城鄉全體居民工資性收入達到13872元,較“十二五”末增長51%,居民勞動獲得感持續增強。勞動權益保障加強,2020年底全省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5%以上。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十四五”時期就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三五”時期,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各地各部門也把全面做好穩就業工作、落實保就業任務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保障了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展望“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總體分析研判,雖然未來一個時期在促進就業方面還會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隻要抓住機遇、發揮優勢,我們有信心可以應對挑戰、戰勝困難,能夠使全省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态勢,從而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堅實牢固的基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為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和考察青海時對就業工作提出了要求,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聚力增效”,為促進我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堅定了信心。

國家更加重視西部地區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确立了“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持産業有序向西部地區轉移,加大了财稅、金融、産業、用地、人才、幫扶等政策保障力度,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為促進我省就業工作提供了重大機遇。

我省經濟健康發展為促進就業提供了重要保障。從當前情況來看,我省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育新的良好态勢,伴随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區域城鄉發展布局更趨科學,為就業長期穩定創造了良好條件。深入實施“一優兩高”戰略,穩步推進“五個示範省”建設,強化“四種經濟形态”引領,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快速發展,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産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國際生态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産品輸出地,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拓展就業新空間、提升就業質量開辟了廣闊前景。

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全省正在着力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通過建立完善“互聯網+就業”平台,持續推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和運用,為實現高效、精準的公共就業服務供給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十四五”時期就業發展目标

《規劃》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主題,以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主線,堅持市場主導、政府調控,充分考慮地區發展差異,兼顧不同群體利益關系,注重政策、服務、培訓、權益保障協同,努力推動就業事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十四五”時期,将努力實現以下目标:

一是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加優化。“十四五”期間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00萬人次,脫貧人口和監測幫扶對象務工規模達到100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85%以上。城鎮就業人員比重不斷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不斷增多。

二是勞動者素質明顯提升,結構性矛盾得到緩解。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勞動者素質普遍提高,就業能力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加适應。持續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十四五”期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萬人次,到2025年,全省城鄉技能勞動者總量力争達到42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1萬人),技術技能人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更加合理。

三是就業質量穩步提高,就業收入合理增長。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實現基本無拖欠。勞動者權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勞動人事争議仲裁結案率達到95%以上,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到96%以上。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合理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最低工資标準穩步提高,勞動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勞動者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四是創業環境顯著改善,帶動就業能力持續增強。鼓勵支持創業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創業指導服務機制更加健全,創業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顯著增強,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創業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創業環境顯著改善,勞動者創業通道更加暢通,全社會支持創業的氛圍進一步濃郁,勞動者創業積極性顯著提高,創業成功率明顯提升,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增加,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持續增強。

五是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就業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覆蓋城鄉的标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方式更加精準便捷、供給能力更加全面高效。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秩序進一步規範,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提升,勞動者求職渠道更加順暢。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十四五”末規模力争突破100家。就業領域風險監測預警和防控應對機制不斷健全,重點群體的就業幫扶機制更加完善,就業困難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能夠及時得到就業援助,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

“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重點任務

《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目标導向,以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良性互動、擴大就業規模與提升就業質量雙向發力、強化技能培訓和優化就業服務雙輪驅動、統籌城鄉就業和保障重點群體就業雙側協同為着力點,提出了6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就業擴容提質。提出要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标,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産業結構、區域發展與就業協同,強化就業影響評估,努力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拓展就業空間、擴大就業容量,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特别是高質量就業崗位能力,實現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良性互動。細化了推動形成促進就業政策合力、大力發展新産業新業态擴就業、加快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産業、積極培育和打造特色勞務品牌等舉措。

二是支持市場主體發展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出要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創業環境,暢通創業通道,激發全社會支持創業、參與創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細化了優化環境鼓勵支持自主創業、落實政策激發自主創業積極性、強化服務提高自主創業能力等舉措。

三是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促進高質量就業。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健全勞動者素質提升長效機制,加強創新性、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育,推動産業工人隊伍建設,形成人力資本提升和産業轉型升級良性循環,着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高質量就業。細化了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暢通終身學習渠道、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突出技能人才培養等舉措。

四是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提出要适應人力資源市場新變化和勞動者多層次就業需求,健全覆蓋全面、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服務能力。細化了不斷提高人力資源供求匹配效率、着力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等舉措。

五是統籌城鄉就業加強重點群體就業保障。提出要堅持城鄉統籌、突出重點,不斷完善和落實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措施,創新工作舉措,實施重點人群就業促進計劃,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牧區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婦女、青年等群體就業工作,兜牢民生底線。細化了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持續推進脫貧人口就業工作、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等舉措。

六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穩步提升就業質量。提出要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強化勞動保障監管力度,加強勞動人事争議處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依法保障職工基本權益,促進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細化了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強化勞動保障監管力度、加強勞動人事争議處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舉措。

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官網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