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事關所有畢業生!最新就業政策和渠道你知道嗎


  • 2023
  • 05/10
  • 21:46
  • 就業指導

  • 238
  • 浏覽量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意見》提出,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健全涵蓋校内外各階段、就業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促進供需對接和精準幫扶,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具體有哪些政策?一起來看看。

如果你是高校畢業生

◆ 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微企業就業;

◆ 落實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資金補貼等政策;

◆ 鼓勵科研項目單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參與研究;

◆鼓勵大學生應征入伍;

◆ 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

◆ 加大就業見習力度;

◆ 加大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幫扶力度。

如果你是留學回國人員

◆ 鼓勵留學人員以知識産權等無形資産入股方式創辦企業;

◆簡化留學人員學曆認證等手續;

◆ 依法為全國重點引才計劃引進人才及由政府主管部門認定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提供便利;

◆ 實施有效的人才引進和扶持政策。

針對《意見》提出的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的政策措施,國家有哪些配套的優惠政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1、中央有關部門實施了哪些基層就業項目?

近年來,中央各有關部門主要組織實施了5個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專門項目,包括,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團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四部門從2003年起組織實施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三支一扶”計劃:中組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八部門從200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計劃;

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等四部門從2006年開始組織實施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

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中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從2008年起組織實施的“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農業部、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門從2013年起組織實施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

2. 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畢業生如何申請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

(1)在辦理離校手續時向學校遞交《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和畢業生本人、就業單位與學校三方簽署的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服務3年以上的就業協議;

(2)在校學習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在與國家助學貸款經辦銀行簽訂畢業後還款計劃時,注明已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如獲得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格,不需自行向銀行還款;

(3)高校負責審查申請資格并上報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3. 地方所屬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如何獲得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暫行辦法〉的通知》(财教〔2009〕15号)要求,各地要抓緊研究制訂本地所屬高校畢業生面向本轄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的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辦法。地方所屬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是否可以獲得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如何申請辦理補償或代償等,請向學校所在地政府有關部門查詢。

4、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号)、《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号)等文件規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主要包括:

(1)稅收優惠:持人社部門核發《就業創業證》(注明“畢業年度内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内(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創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的,3年内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利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相關稅收支持政策。

(2)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為10萬元。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基礎利率,結合風險分擔情況,合理确定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在貸款基礎利率基礎上上浮3個百分點以内的,由财政給予貼息。

(3)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畢業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4)享受培訓補貼:對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學年(即從畢業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個月)内參加創業培訓的,根據其獲得創業培訓合格證書或就業、創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5)免費創業服務: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咨詢、信息服務、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并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對基地内大學生創業企業要提供培訓和指導服務,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延長企業存活期。

(6)取消高校畢業生落戶限制,允許高校畢業生在創業地辦理落戶手續(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執行)。

5.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要經過哪些程序?

(1)網上報名預征:有應征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可在夏秋季征兵開始之前登錄“大學生應征入伍網上報名平台”進行報名,填寫、打印《應屆畢業生預征對象登記表》和《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以下分别簡稱《登記表》、《申請表》),交所在高校征兵工作管理部門。

(2)初審、初檢:畢業生離校前,在高校參加身體初檢、政治初審,符合條件者确定為預征對象,高校協助兵役機關将《登記表》和《申請表》審核蓋章發給畢業生本人,并完成網上信息确認。初審、初檢工作最晚在7月15日前完成。

(3)實地應征:高校應屆畢業生可在學校所在地應征入伍,也可在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應征入伍。

(4)組織高校應屆畢業生在學校所在地征集的,結合初審、初檢工作同步進行體格檢查和政治審查,在畢業生離校前完成預定兵,9月初學校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為其辦理批準入伍手續。政治審查以本人現實表現為主,由其就讀學校所在地的縣(市、區)公安部門負責,學校分管部門具體承辦,原則上不再對其入學前和就讀返鄉期間的現實表現情況進行調查。

(5)在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應征入伍的,高校應屆畢業生7月30日前将戶籍遷回入學前戶籍地,持《登記表》和《申請表》到當地縣級兵役機關參加實地應征,經體格檢查、政治審查合格的,9月初由當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辦理批準入伍手續。

6. 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項目包括哪些?哪些高校畢業生可以被吸納為研究助理或輔助人員?簽訂的服務協議應包含哪些内容?

按照《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鼓勵科研項目單位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若幹意見》(國科發财〔2009〕97号)規定,由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所承擔的民口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重大重點項目等,可以聘用高校畢業生作為研究助理或輔助人員參與研究工作。此外的其他項目,承擔研究的單位也可聘用高校畢業生。

吸納對象主要以優秀的應屆畢業生為主,包括高校以及有學位授予權的科研機構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被吸納高校畢業生需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服務協議,明确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但不是項目承擔單位的正式在編職工。

簽訂的服務協議應包含:

(1)項目承擔單位的名稱和地址;

(2)研究助理的姓名、居民身份證号碼和住址;

(3)服務協議期限;

(4)工作内容;

(5)勞務性費用數額及支付方式;

(6)社會保險;

(7)雙方協商約定的其他内容。

服務協議不得約定由畢業生承擔違約金。

7.聯合國的國際公務員有哪幾種?哪些職位是面向高校畢業生的?

聯合國的國際公務員主要分為三種:D類、P類和G類。D代表的是director,即高級管理人員;P代表Professional,即專業人員;而G則是General,即一般事務。

D類屬于領導類職務,部分是在聯合國内部一級一級晉升上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來自各國直接派遣,比如我國各部委派駐到聯合國的工作人員。

G類屬于基礎性崗位,大多是行政、秘書等輔助性雇員,一般從機構所在國當地招聘。

P類是聯合國的中堅力量,因此,對于想加入聯合國的高校畢業生而言,最常規的方式,是參加聯合國的YPP考試(即青年專業人員考試)。

8.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包括哪些畢業生?享受哪些幫扶政策?

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是指:來自城鎮低保家庭、低保邊緣戶家庭、農村貧困家庭和殘疾人家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

各級機關考錄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免收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報名費和體檢費。

為幫助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高校一般都會安排經費作為困難家庭畢業生的求職補助,或對已成功就業的困難家庭畢業生給予獎勵。困難家庭的畢業生可向所在院系書面申請。學校也應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對困難家庭的畢業生給予主動幫助。

從2013年起,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年度内高校畢業生,可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補貼标準由各省級财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當地實際制定,所需資金按規定列入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範圍。

來源:中國政府網——事關所有畢業生!最新就業政策和渠道你知道嗎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