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重任去遠行——陸丹校長在2023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 2023
  • 06/02
  • 23:32
  • 學院新聞

  • 261
  • 浏覽量



各位老師好。各位2023屆的畢業生同學好:
      又到校園畢業季,鳳凰花開了又落,六月的天陰了又晴,學業、生活和人情的各種打包,緩釋出大學離别的唯美味道。
      我回想起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恢複高考。那個年代國家各項事業百廢俱興,人才,在那個年代被鑒定為通過高考、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那時,大學生被美譽為天之驕子、國之棟梁,理所當然,那時候的大學畢業生是被各種機構争前恐後搶着要的。但被分配也意味着沒有選擇權。
       整個8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開始快速發育,大學順應潮流也艱開啟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就業雙向選擇的改革。由計劃到市場是那時的趨勢。到21世紀初年,經過多年擴大招生,大學畢業生已不再笃定能夠擔當起各個領域中各個層面的重要角色了。從那時起,大學生被要求有越來越多的素養和更多的能力,畢業生從被學校分配的尴尬轉向了被市場要求的難堪。
      今天的職場,已經承接了中國高等教育培養的2億多人才,今天的人才市場,用人機構作為買方,有幾近絕對的選擇權和定價權。
      困難的是,這個愈發不寬松的就業環境還疊加了另外一個更大的環境壓迫,那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全球化景觀在今天已發生了巨大逆變。
      當初,發達國家更早的遭遇本國的環保壓力和生産成本上升的壓力,西方國家轉移淘汰産能的需求與其跨國公司通過全球産業鍊分工更多獲利的訴求合拍。而處于發展中的國家,又不得不抓住這個全球産業分工引入資本和技術的特殊窗口期,即便代價不低也要硬着頭皮上。
      現在呢,正如大家看到的,西方主導着“圈子全球化”,背後至少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國力在增強中。由此,原本附着在相對穩定、廣泛、廉價全球供應鍊上的産業、企業、産品,現在遭遇更貴、更堵、更不可預測的艱難,如此的外部環境,加劇了中國企業難上加難,今天的企業幾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為了應對複雜國際競争環境帶來的經濟挑戰,也為了破解本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伴生的粗放低效難題,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方式,而我們現在,正遇上這個新型發展窗口期的初始階段。
      轉型中,地方政府在适應,行業在适應,企業在适應,大學也在适應。轉型帶來的挑戰,哪個方面都躲不過,幾乎誰都不能幸免。在此階段,被動轉型的機構和人會付出更多的轉換代價,包括而不限于各種成本的增加、思想的困擾、心理的壓力和風險敞口變得難以預測。
      所以我才說,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遭遇了幾重疊加的困難:
      除了全球化變小變貴的外部困境,除了中國社會過往主要吸納畢業生的崗位已接近飽和狀态,除了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機構的經營陣痛,還因為大學自身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尚未完成,大學尚來不及培養出适應各行各業轉型發展、以及包括數字化在内高科技發展所急需的人才。
      這個局面,倒逼更多大學通過必要的體系性改革實現轉型。但結果怎樣呢?
      有人說,職業教育改革最初走了一條被強勢界定為辦學層次問題的弓背路。是骨子裡官本位及其伴生的分層分等的觀念陋習,既無差别的挫傷了許多大學分類辦學的積極性,也自設了職業教育學習者未來職業繼續遍地荊棘。有人困惑為什麼一定要固守人為的教育分層?至少有一個有強關聯的因素,即教育資源配置偏向的背後等級站位,是鄉土中國的現代化未竟事業在羁絆。
      還有人說,職業教育被對标了體系上本就難以比拟的德國雙元制,還有人說,如今的産教融合大多也并不來自教育的内生性。等等。
      難以簡單評價這些觀點的是非正誤,事實上也不必對此尋求确定性的答案。大學教育鼓勵我們形成恰當的思維方式,包括質疑、批判、反思、容錯、曆史性、系統性的直面問題,嘗試給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而不鼓勵争出一個确定性的答案。
      就此,我更擔心上述觀點的背後可能隐藏着一群人,對莫名挫傷的感同身受,及其對一堆不必要成本付出的無奈與感傷。這才需要面對。
      幸運的是,我們學校在這種轉型中醒得早,想得遠,走得快,做得真實——這得益于李書福董事長對黨中央高質量發展方針的領悟深刻、對教育轉型的洞察深刻、對學校轉型發展的指導前衛和深入。
      同時,幸運的是,我們學校素有“不懈則優”“合力更新”“環境響應力”的文化和制度支撐,有師生主人翁精神的支持,有海南自貿港開放政策的環境相宜。
      當然需要補充的是,盡管我們學校較早确立以對接優勢産業的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産教融合促進學科建設的辦學思路,和以與優勢行業頭部企業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策略,這些大概率決定了我們的轉型方向和路徑不錯,但是,轉型畢竟剛剛起步,成果初步且不普遍,點狀的成效尚未經足夠的實踐檢驗。這樣,同學們就要在轉型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背負起行囊去探索遠方。這于我、于學校、于許多老師,内心忐忑,委實放心不下。
      今天同學們畢業了,要怎麼去面對如此複雜的局面,我有如下建議,希望值得同學們聽取:
      第一,認識到中國社會各行各業人才濟濟的狀态,不隻是對畢業生就業的挑戰,也可以當作是同學們入場工作的有利條件。由于中國各個領域與發達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小,今天的同學們得以站在前輩們奠基的更高肩膀上起步,會面臨更多激動人心的創造性場景,歡迎同學們施展才華。
      高速、高鐵方便了我們出行的效率,但人一生總不甘于被高效率的交通工具運來運去。我們總會惦記探索出一條條不同尋常的新路,哪怕它們一開始崎岖陡峭;我們總夢想着星辰大海,哪怕它們注定危險寂寞———這便是奇幻人生,這便是人類一路前行的軌迹。
      在人類文明進步的年輪裡,既需要規則支持的低風險和高效率的規範動作,也需要天馬行空、無懼險阻、大無畏探索的冒險精神。同學們作為一個青年,仍然處在身體、心理、情感、思想、價值取向的發育成長過程之中,同學們的學習願望、想象能力、創造熱情正值人生黃金時期,作為職場的一股清流,你們比之前輩有确定不貪戀舒适區的比較優勢,請珍惜人生這段天賦異禀、無所畏懼的青春财富釋放的窗口期。
      第二,自信你們作為Z世代的青年,不隻天然具有互聯網原住民的思維與能力,還同時具有前輩不能比拟的國際視野、開放胸懷、和相應的信息獲取與信息溝通的能力。在數字化必然改革一切的時代,你們獨具了與時代同呼吸的思維優勢與技術優勢。請盡情發揮所長。
      第三,相信自己經過多年教育已早早認同了一個信念:人并不會為了直接享福才學習的,年輕的任何稚嫩都會被一力向前伴随一心向善的自力治愈,也會被中國社會的非常韌性帶跑,除了學習的樂趣、除了好奇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身上還肩負着不同尋常的使命。包括做成自己、包括回報家人愛人、包括回應學校和老師,包括報效黨和國家,包括回饋社會的使命。
       各位親愛的同學,對于遠行的你們,我最後的寄語是:
      你們繼續因為學習而變得更加智慧。人的一生,重要的是多看、多走、多遇、多思。多看是多走多遇多思的基礎。
      多看主要為養眼明心。養眼不奢求養成神話裡識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但求養成能夠洞悉世界、社會和人總變幻莫測背後邏輯的慧眼。在當今媒介各自有理、并以智能推送編織客戶的信息繭房、以圖給各自陣營劃界擴圈的環境裡,期待你們要用更多面相的學科視角、更多維開放的立場、更多元包容的觀念、更能平衡多方訴求的評價,來保證自己始終選擇能夠更靠近真理的一邊。
      為此,你們注定需要一路披荊斬棘,一路倔強堅強、一路不懈學習、一路攻堅破難、一路人間清醒,這很不容易。每代人都有陷入别人的話語邏輯、跌入舒适小圈子泥沼、旁落時代快車道的人群,每代人都有更多突破重圍、脫穎而出、主體性突出的明白人,而我、老師們、同學們和這所大學堅定相信,你們定會勇往直前、不停奔赴,不辱使命,成功在歡樂的海洋。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