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導】大學生創業的五項修煉


  • 2023
  • 06/11
  • 19:10
  • 就業指導

  • 310
  • 浏覽量

德魯克說“管理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它可以學,但不可以教”,創業更是如此,許多創業有所成就的人士分享成功秘訣是往往把它歸結為運氣。

(一)定項目

1.大學生接觸的商業層面和邊界有限,所以要遵循商業的法則“不熟不做”。從自己熟悉的學生市場及周邊來摸底調研,找準适合自己的商業定位。比如衣食住行娛醫等,從大家剛性需求、高頻次、客單較高的一些層面展開,找準一個點,深挖進去,找到水後,在沿線拓展挖出一條河。筆者接觸過幾支團隊,有的從幫助學生們逃課、宅、懶人、短途等領域展開,在與大的平台競争時選擇了錯位競争,整個商業計劃讓人眼前一亮,一家做考研考題社交的項目我們甚至都已過會,進入到了實質合作階段。但也有一些,從學校角度切入,做防範學生遲到、替考、智慧教室、傳統産業改造等,而這些需求的解決方案,涉及到的利益群體和消費頻次、競争門檻都選錯了市場,投資人接觸到這些商業計劃,隻會匆匆一眼。

2.産品的打磨,需要小範圍試錯和不斷疊代。在創業過程中經常是鎖定了一個細分市場和客群,可深挖下去才會發現是僞需求或與預期差異太大,這個時候,團隊要勇于舍棄和否定,重新定位,針對人群重新設計産品和業務流程,匹配資源和團隊。

3.找準一個點,一針捅破天。當産品和服務在樣闆市場打樣之後,創始團隊要在次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商業模式,打造市場、團隊的核心競争力。接觸到很多的創業者都把驗證後的模式加資本的保駕護航當成核心競争優勢,這其實是沒有底氣的一種說法,拼資源總有比自己更巨無霸的産業王者。如果商業模式和競争優勢沒有凸顯,資本的助力也很難讓企業如虎添翼。

4.踏準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浪潮。大學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優勢,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領域的創新創業将新老企業拉到了同一個平台上,産業機會給大家的機會是均等的。在這門戶網站都是傳統企業,淘寶網都是老企業的時代,創業權威被大打折扣,大學生不會再被老一輩的企業家耳提面命企業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機會在這股浪潮面前被拉平了。當傳統企業在為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人才撓頭不亦、重新學習時,大學生們先天具備這些優勢。

(二)找合夥人

1.創業初始,搭建班子至為關鍵。創始團隊的構成更是後續融資和推動企業不斷成長的基因和原動力。大學生人脈局限,創始班子往往是發小、校友、同學等構成,這有利也有弊。利在彼此知根知底、性格能力互補,弊在大家起點類似、眼界類似、資源類似。建議在搭建班底時,眼界可以進一步拓展一下,搜尋一下自己前幾屆的學長學姐、校友會的師哥師姐,如果能引進一兩個在商界打拼的企業家校友做顧問或天使投資人就更棒了。這樣可以從行業、資源、眼界、資金等給予更大的互補,而有商業經驗的創始團隊在後續的融資、規模化的運營管理等層面會持續加分。

2.創始階段的415規則。企業創始階段原則上創始股東不超過4人、1個控股大股東過50%以上股權。創始股東過多,利益和溝通成本太高,也不利于後續投資資金的進入,1個帶頭大哥,要能在個人利益、股東利益、公司利益間做好平衡和取舍,要能讓大家信服和持續追随,要打造自己的獨屬人格魅力。過50%的股權保障從法律上對企業所有權和決策權的控制。

3.股權機制的設計。随着企業的不斷發展,人來人去,有些人因業績和能力、責任心會逐步的升遷、納入核心層,一些空降兵如CF0等也會在後續融資和上市過程中給企業資本增值,這些都會逐步的納入股權激勵範疇中,要有明确、正向激勵的股權激勵方案。有些則因家庭、能力、學習等原因,會離開或跟不上公司的快節奏發展,則必須有一套明确的股權退出機制來實現吐故納新。尤其牽扯到創始人股權的激勵和退出時更是重中之重,一個操作不慎就是大災難,在創投圈内屢見不鮮。許多同學搭班子、分股權、分工時哥們義氣為先,從不考慮這些,但後果往往是兄弟成仇、夫妻反目,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找投資

1.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資金的渴求也是不一樣的。在公司沒有搭建成型前,市場的調研、産品的原型設計和研發、樣闆的試點往往需要團隊自己湊錢來展開,這個時候找投資機構融資成功率可以忽略不計,這個時候家人、自己、同學是注資的主體。随着項目的團隊信心和市場積極的反饋,産品原型有了,樣闆也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商業模式進一步驗證,這個時候,可以将自己周邊的親戚朋友、一些投早期的天使投資人納入投資人清單,然後制作商業計劃書,開始遊說他們出資。當公司商業模式成型、數據開始攀升時,結合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融資節點就可以推進A輪、B輪….至于上市,實在是可遇不可求,這跟運氣确實有關!

2.比把産品賣給消費者更難的就是将股份賣給投資人。如果還有其他,也就是投資人去募集LP資金的時候也是其一。所以知道這個邏輯,創業者就應該明白,坐在對面的投資人,他是資産受托人,他有嚴格的投資紀律、投資标準去遵守,越往後期基金回報的壓力就越大。所以,在與他溝通時,先期了解他們基金的背景、投資專注的領域/行業/階段、是否已投類似項目、基金目前的階段(剛募集還是處于退出階段)、投資人的行業背景/性格/偏好等至關重要。

3.找投資人的溝通渠道。目前的創業大賽、項目路演、孵化器、創投節目、創投論壇、協會論壇、财務顧問、校友會等都是接觸投資人的一些途徑,也有一些創新的形式,如在行、領路、聚份子等,還有一些媒體如36KR、品途等,都可以搭建創投約見、溝通的平台,為繼續推進下一步融資對接提供了機會和可能。

4.創業初始階段,可以考慮多元的融資形式,多運用目前的股權衆籌、産品衆籌、店面衆籌等新興融資方式,來解決公司經營和發展中的資金需求,同時,更關鍵的要苦練内功,加快自我造血的功能。畢竟企業要靠持續不斷的營業收入和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來拾階而上,而非依靠外部輸血來強大自我。

(四)找資源

1.孵化器其實應該是大學生創業的首選。作為從學生身份過渡到商人身份的一個過渡平台,孵化器其實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在這裡可以系統學習和交流到完整和完善的商業訓練、鋪設人脈、建立商務網絡,而定期舉辦的創投路演、私董會、培訓更是彌足珍貴。

2.找一個一對一、長期輔導的創業導師。可以從周邊接觸到的企業家、校友、投資人中優選一個,讓其擔任企業的顧問或進入董事會,在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管理、融資規劃、上市以及家庭等領域給予資本運營、産業運營和人生經驗的分享和長期輔導。

3.新一代的大學生群體,性格、消費習慣和邊界遠不是70後、80後的世界觀,一個項目的創意、實驗、完善很可能背後有一個跨國的小團隊來支撐和運作,而NGO、公益、社會企業等也成為新一代的選擇,其實從筆者接觸到的90後來看,他們更有擔當和更有舍我其誰的勇氣,所以在構建商業或人際網絡層面,大學生要利用自己的全球視野和小組協作,将興趣、商業、社會做更新的跨界和嫁接,構築全新的網絡。

4.借用政策的東風。目前國内的政商關系終于回歸正軌,國家層面開始推動的政策下放、行業敞開、創新創業支持等史無前例。而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支持也媲美當年的上山下鄉,所以要主動接觸和了解目前的政策,從資金貸款、孵化器以及接下來的學校科研成果轉化、大學基金等領域獲取獨占資源,這些都是傳統企業和老企業所不具備的。

(五)自我超越

1.企業,企業,無人則止!一家企業的發展騰飛,核心在于創始團隊驅動,歸核于企業家精神。而隻有商業百戰才會錘煉捶打出企業家。所以,作為大學生創業團隊,要在企業種子階段,就要根植企業家的火苗,在商場博弈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得失、不斷的複盤,做為帶頭大哥的核心更應該樹立遠大産業抱負和夢想。

2.将創始團隊能力發展成組織能力,構築企業的核心競争力。将原來單打獨鬥、各擋一面的團隊能力,通過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化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标準化,标準化的事情文化,通過組織、制度、流程、文化的系統構建打造成一個離了誰都能有效運轉的商業體系。

3.打造“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夢想共同體”平台。通過明确、清晰、階段化的戰略規劃和部署,将小團隊、小項目持續進化成利益共同體平台,鎖定大家的共同夢想和利益,促成組織活力的激發和快速成長,在這個階段股權、期權、年薪、年功、獎金、旅遊、團建、家屬會等綜合運用,将個人利益統一到集體利益。随着組織的優化,文化的形成,組織會将不符合公司價值觀和評價體系的人汰弱留強(負面的文化會汰強留弱)。這個時候,企業将個人的成長和成就、成功在組織平台上分步實現,創新小組、事業部、獨立子公司、員工控股子公司、集團參股公司等會紛紛湧現,構築一個大的事業平台。随着企業的不斷發展和階段性的成功,企業也會更加積極的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原來源于創始人的夢想會更加具化出産業夢想和抱負,來彙聚更多的優秀人才、産業資源和社會聲望。

4.平衡好家庭和事業的關系。兩者之間存在競争關系,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是有限的,如果兩者都需要你全身心的時候,往往顧此失彼,所以這對大學生而言也是非常大的考驗。所以,我們經常聽創業者分享的時候往往是成就了事業,辜負了家庭。這需要創業者去平衡和協調。

5.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培養四大能力。第一,自律。認真管理好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見最重要的人,學會放權,學會培養人,學會分身術。第二,自愈。千磨萬擊還堅勁,百折不撓。要有強大的内心和自愈能力,将失敗看成機會,将挫折看成挑戰,越挫愈勇。第三,自燃。不管内心千瘡百孔、身心疲憊,當出現在客戶面前、團隊面前、公衆面前,立馬激情四射,光芒萬丈,影響他人。第四,自學。學習周邊優秀人的思維、做法,多看書,多看跨界的書,将商場上的磨練、書本上的文章、人事上的曆練融彙一體、彙鑄一爐。

來源:36氪網站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