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中型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常會采用集體面試的方式,涉及的招聘崗位大多為銷售、客服、管理者等。集體面試又稱群面,一般出現在初試環節,多采取“多對多”的形式,即由一位以上的面試官,同時出席對多位應聘者的考察。
一、開展集體面試的原因企業為何要采取集體面試形式?原因大緻有三:
01便于比較
讓應聘者同台競技,很容易就能看出各自的差異;同時,綜合多位面試官的結論,能對應聘者産生較客觀公正的評價,避免傳統面試中的“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以及個别面試官主觀臆斷所造成的偏差。
02便于觀察
集體面試常采取“無領導小組讨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通過大量的互動,可以觀察應聘者是否具備與崗位匹配的各項特質與能力,而應聘者則無法觀察到面試官的反應。這也就是所謂的“暗室效應”,可以避免應聘者受面試官無意的暗示影響而做出讨好行為。
03提高效率
集體面試能一次性篩選出大批的應聘者,極大地節省了人力資源工作人員的時間、精力和成本,還能邀請業務部門、公司領導等同時出席。如果遇上優秀的應聘者,當場就能拍闆錄用,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
二、“吃透”崗位要求最重要。
因此,集體面試最重要的是“吃透”招聘廣告,把握好将要扮演的職場角色要求。
三、一切以集體利益為重應當指出的是,無領導小組讨論一般沒有标準答案,也沒有絕對的最好,隻有相對的比較好,因為招聘單位隻想通過這個方法發現整體素質最好的那個人,這就需要應聘者掌握好“火候”。
首先你得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的一員,一切得以集體利益為重。小組面試中,相信任何人都想抓住機會多發言,但如果為了表現自己而在讨論中對其他成員的意見橫加指責或無理駁斥,甚至惡語相向,這無異于給自己貼上了出局的标簽。換句話說,在面試時表現自己,應該建立在避免和其他人發生争執的基礎上。
集體面試時,大膽開口發言是第一步。在大家都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應盡快理清思路,搶先用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切記言之有物,别用廢話耽誤别人的時間。在其他人發言時,要注意傾聽,并迅速記錄下要點,最好能加以分析。如果在讨論結束時拿出一份整理好的讨論紀要,你無疑會成為團隊中對工作最有心的那個人。抱着積極主動的态度參與到集體面試中,千萬不要過多考慮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集體面試值得一提,即多位主考官面試一位應聘者。對于這種面試,求職者在說話時要注意眼神的交流,但不要隻盯着其中一位面試官,因為決定錄用的面試官是誰并不确定,而且往往不是中間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