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占領某個領域的制高點給自己貼上專業的标簽
在一家公司如果想快速獲得晉升,首先得讓你的名字被影響者、評估者、決策者記住。以前剛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也是什麼都不懂,總覺得自己兢兢業業,一定就有所回報。然而事實是結果我來了一兩年,老闆連我的名字都叫不全,同事也對我非常陌生。後來才明白,任何讓你可以“刷臉”的機會都是讓别人記住你的機會。注意,我在這裡說的“刷臉”不是指,讓别人知道你叫什麼,而是指知道你擅長做什麼。光被人記住名字,是遠遠不夠的。在職場能占領一個得心應手的領域或者是能力,你可以将之稱為“統治領域”。
互聯網行業有一句話:騰訊的産品,阿裡的運營,百度的技術。這三家互聯網巨頭各有專長,通過占領各自的統治領域,建立自己的護城河,時間越久,外人越是難以攻破占領。同樣的,如果一個職場人能在某個領域取得非常專業的職稱,或者是讓你的名字與一個正面能力相挂鈎。
這才是一個讓大家快速記住你的好方法。整個辦公室PPT就你做的最好;整個部門就你能一字不差寫好提案;整個團隊就你執行力最強,一旦找到自己的“統治領域”,你就應該在職場有意無意地建立起,自己與這個能力之間的關聯;去争取與這個能力相關的項目。甚至是你的個人定位,也可以由此借力發揮。以前公司就有一個财務小姑娘,貼發票特别有一套,不管是出差的差旅票、出關的關稅報單、還是公司采購物料清單,通通幾分鐘給你貼完,而且分類、尺寸、版式一樣不差。不僅如此,而且能針對公司每月報銷制度做出合理性改善和規劃,規定了相關的報銷流程和時間,大大提高了報銷效率,一改從前報銷混亂的局面。
在人才輩出藏龍卧虎的職場,找到自己的“統治領域”,相當于另一種形式的“個人品牌定位”。馬拉松比賽中那個跑在最前面的人,倒不是他多會打籃球,也不是他力氣很大,他隻要練好跑步這一項運動就好了。占領某個統治領域,能在某個領域把一件事做到極緻,這就是你的能耐。
2别人都不做的事情才是你出頭的地方
很多時候,在職場上會遇到一些灰色地域,就是說這事你可做可不做,這個時候能把事情想清楚的人就顯現出各自的格局了。很多人總是抱怨職場難晉升、領導不給機會、被小人排擠等等,其實很多時候機會就擺在那裡,隻是你自己不主動而已。張泉靈上半年在得到演講時就提過一句話:“越是擁擠的地方,越是有機會。”其實這句話在職場還有另一種說法,别人都不做的事情,才是你出頭的地方。公司每年6月份的時候,都會安排人力資源部去各大高校去做校招,經常會安排同事周六日配合人資部去跟進執行相關事宜,每次很多同事一聽到老闆要布置這一類的項目,第一反應是“老闆又來找免費勞動力了”,恨不得找個地方躲起來。你看看,機會就是這樣被抛棄的。其實,這些看似對你本職工作沒有幫助的事情,卻可以讓你有機會,走出你的部門,和許多部門外的同事、領導一起工作,這對提升你的“職場能見度”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像協助人資部進行“招聘、培訓”這一類工作,可以讓你了解很多管理方面的細節,對于你走上管理崗位也是有很大幫助。就拿支援人資部進行校園招聘這件事來說,很多公司都會到學校去進行新員工的招聘,這基本上是人力資源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項目。
如果有機會加入這種項目,你将會得到3個不同層面的收獲:
1.可以近距離接觸到人力資源部的同事;
2.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價值觀與公司的契合度;
3.有機會觀察到一次大型的跨部門協作是如何發生的。
像這樣的好事,你拒絕一次就等于為自己關上一扇向前進的大門。拒絕的多了,最後也就沒有出頭之路了。你自己光行還不行還得有人說你行。了解楚漢相争曆史的朋友都知道,劉邦能從沛縣的混小子一路當上漢高祖,其中就離不開“國士無雙”的韓信。劉邦曾毫不吝啬的誇贊過韓信,稱其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帶兵打仗根本不如韓信。可是,就這麼一個居功至偉的開國功臣,當初差點離開劉邦的麾下。一開始的時候,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隻讓他當了一名小官,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後,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結果人家韓信早騎馬跑路了。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最後劉邦封壇拜将,帶兵打仗的事全權交給韓信去辦。
在職場,如果有人能給你指點迷津,甚至撈你一把,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在職場上有句話說得好:“首先,你得行!第二,得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人得行!”這也是很多人苦惱的原因,沒人做自己的職場導師怎麼辦?有的公司,有現成的導師制度,那相對比較容易;如果你的公司,沒有成熟的導師制度,也沒有關系。你完全可以通過積極參加公司級别的活動,一定有機會認識大量的高級别的管理人員。或者,你可以請你的上級,或者公司的老員工幫忙推薦認識。
你還可以參加行業沙龍,在相關論壇保持一定的活躍度等等。我曾經就在一個線下課程中,結識到了很多業内高手,有一些到現在都是我的合作夥伴。你也許會說,遇到了這些大人物,可是,自己一個連名氣都沒有的小人物,如何請他們來幫助自己?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具體事情,尋求他們的幫助,建立實實在在的合作,而不是僅僅在現場要個微信合個影,最後發個朋友圈。至于怎麼和别人建立合作?這裡分享一個小技巧:你可以說清楚“你自己想做什麼+遇到的困難”。即使對方再樂于助人,如果你上去就問人家:“請問我該不該去去花錢學習某個線上課程?”這種讓人搞不清狀況的問題,别人想幫都幫不了你。
4.炫耀成績不如分享經驗賣弄技巧不如成就他人
很多人總覺得在職場要低調,而我們的傳統的教育,也是常常給我灌輸要“謙虛”“低調”的教育理念,所以也許你聽到“營銷”自己的時候,會覺得抵觸。其實,“營銷”自己的業績,也有“聰明的”辦法。具體來說,就是“分享經驗而不是炫耀成績;教會同事而不是賣弄技巧”。
什麼叫做分享經驗?分享經驗指的是:我分享給你我得到的一些合理化及課參考的方法或心得。而什麼是炫耀成績呢?炫耀成績指的是:我最近取得了某某某業績,我特别厲害你們都得排着隊誇我。搞清楚狀況再營銷自己,最起碼你會降低被人打的幾率。公司對于某個員工,取得了成績,最重視的,不僅僅是成績本身;而是這種成績的獲得,是否是可持續的、可複制的。如果員工能夠分享他是如何做到的,并且帶領周圍的同事一起進步,這是上級更看重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己厲害不行,還要會讓身邊人變厲害。”“營銷”的重點,不是在于“炫耀自己的成績”,而是利用“經驗總結會”“内部郵件分享”“與同事一起工作”等等場合,把你的經驗和心得,分享出去。
再回過頭好好想下,公司哪些人最厲害?他身邊人是不是也這麼厲害?他有沒有把普通人變厲害的本事?如果有,那就盤他。
5真正的職場視野當然不止在公司
最後,除了内部的“職場能見度”,我還要提醒你,注意外部的曝光窗口。一個地方呆久了,容易形成“信息繭房”和“認知斷層”,看到聽到和想到的,都慢慢隻願意找自己願意面對的,這樣一來人就容易變得片面而偏執。多在外面的世界看看,沒什麼不好。如果你是程序員,多上Github這種論壇,認識大牛,發表作品;如果你是運營人員,試着自己運營一個私人公衆号,對自己的作品、運營心得進行傳播;如果你是HR,多逛逛行業論壇、峰會,既幫你認識更多的人,也讓你提升專業知識。千萬不要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唯一”,要記住你隻是公司的“之一”。當然,我不鼓勵過度跳槽,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但擴大你的外部視野,既可以反過來提升你在公司内的價值,也可以幫助你找到新機會。你在行業有影響力以後,反而會讓公司更加珍惜你的市場價值。一個職場人隻有活得全面,才會知道自己的位置;隻有知道自己的位置,才明白自己後面該幹什麼。 這顯然比在領導朋友圈蹦跶、花式彩虹屁誇同事、無腦表情包刷屏公司群聊天要有用的多。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