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面試要如何準備?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個信息量很大卻又在表述上又十分籠統的問題,我們可以嘗試着拆解招聘公告中的幾個關鍵詞,看看該如何進行針對性準備。
基礎技能-專業知識
首先來看“基礎技能”,我們可以把它細分成“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
“專業知識”很好理解,面試中對專業知識的考察一般會作為筆試情況的補充,更注重應聘者對專業掌握的廣度、深度與靈活性,甚至可能會突破崗位要求本身,考察應聘者對整個行業的學習與思考。
舉個例子,筆試中可能會問:“請寫出本品牌企業的主要産品類型以及用戶群。”而面試中可能會問:“請談談對國家’三房兩改’為核心的供給側改革的理解及其對本企業業務發展的影響。”
這就要求我們在面試前做足功課,上至宏觀政策與行業趨勢,中到企業發展戰略與中遠期規劃,下及應聘崗位具體的專業要求,我們需要有意識、針對性地重構知識體系。
基礎技能-業務能力
再看“業務能力”方面,這就與你所應聘的崗位類别密不可分了。
比如銷售類崗位可能需要應聘者具備良好的市場或客情開發能力和人際溝通/影響力以及抗壓能力;營銷類崗位則更關注創意創新、方案策劃以及落地執行的能力;而項目管理類崗位則更看中應聘者的系統規劃、目标分解、過程管理、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這些都是我們求職的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業務能力,也就是說要想幹好這份工作,我們必須達到這些要求,辦成這些事兒。
那麼在面試中要如何證明我們具備這些能力呢?答案要從過去的經曆中尋找。
可以幫助我們用過去真實發生的經曆,來證明将來也能做成某件事,即“在什麼情況下,完成何種工作任務,具體是怎麼做的,結果如何”,用好這一模型,基于崗位具體要求,講好自己的職業故事。
綜合素養&反應能力
“綜合素養”與“反應能力”方面,我想合并讨論,因為反應能力本質上也是職場綜合素養的一個方面。
總的來說職場綜合素養大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口頭表達能力
指面試中應聘者能否将自己的思想、觀點順暢、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比如表達是否清晰準确,是否具有感染力,音調、音量是否合适等等。
2. 邏輯思維能力
指應聘者能否緊扣面試問題進行精準作答。
我們常說要弄清“面試官到底在問什麼”,這就需要通過分析抓住問題的本質,回答中說理透徹、分析全面、條理清晰。
比如面試官問及我們的缺點,他是想找我們的茬嗎?顯然不是,他極有可能是想通過我們的回答佐證他對我們能力現狀已有的判斷,而更大的一種可能,則是他希望以此來驗證我們是否對自己有準确的認知,或者我們是否誠實并值得信賴。
所以首先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尤其是通過分析崗位要求并在之前經曆的筆面試中發現的不足,同時這些不足應主要聚焦在目标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方面,也即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彌補與提高的,比如哪些工具運用還不夠熟練,對于哪一類問題理解得還不夠深刻,将來打算怎麼改進等等。
3. 應變與抗壓能力
常有求職者吐槽被一些奇葩問題給問懵了,心态被問崩了。
莫要慌,你可能遇上了壓力面試,面試官的本意并非打壓,而是想評估應聘者的應變能力、情緒控制力以及抗壓能力,從而判斷将來在職場中我們在遭遇工作壓力、上級批評、團隊有分歧等等不利情況下,是否能夠克制、從容、理智地應對。
我們需要了解,壓力面僅是面試的一種方式,面試官不會單就我們的答案内容來判斷我們行還是不行,而是根據我們的現場行為表現來判斷我們的應變與抗壓能力,想通這個道理,哪怕遇到一些需要“回顧失敗或難堪經曆”的問題,也會輕松許多,回答時不妨多點“複盤”的元素,比如“如果重來一次,可以如何做得更好”,既正面回應又巧妙應對壓力問題。
4. 求職動機
即了解應聘者為何希望來本單位工作,對哪類工作最感興趣,在工作中追求什麼,從而判斷本單位所能提供的職位或工作條件等能否滿足其要求和期望。
同時在很多情況下面試官也會進一步了解應聘者對于學習、工作的态度,比如為了報考這一職位做了哪些準備,除了課堂學習,還有哪些自主的學習計劃。
因為一個對于自己的職業方向不感興趣,沒有熱愛,或者對做什麼、做得怎麼樣都無所謂的人,很難會被認為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可以做得長久、勤勤懇懇、認真負責。
5. 面試禮儀
簡單的來說就是儀表端莊、衣着整潔、舉止文明。
我們的着裝打扮、行為舉止要與應聘企業的背景、性質、企業文化相一緻,一方面展現良好的職業風貌,另一方面也能體現我們最大的誠意,表明我們是注意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的人,已經為步入職場做好了準備。
不可否認,面試準備是個系統問題,很難通過三語兩語地說清楚。
上述提及的能力也很難在一夜之間養成,需要日拱一卒的刻意練習與持續精進。“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假以時日,你的進步會讓自己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