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導】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


  • 2023
  • 05/06
  • 18:31
  • 就業指導

  • 243
  • 浏覽量

雙創是國家戰略需要

1、縱深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

2、大學生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生力軍,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重要意義

解讀:

雙創教育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因此,應該從國家戰略高度上認識雙創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當前大學雙創形勢以及面臨的問題

1、當前的形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實踐

2、問題:融資難;經驗少;服務不到位

解讀:

現實背景:

1、大學生創業率已經有所提高,但整體比例仍然較低,促進創業者生成的條件仍然不足。

2、一些在大學期間已經創建企業并獲得收入的大學生,在臨近畢業的時候選擇放棄創業項目而選擇就業。

意見的目标

3、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4、增強創新活力

5、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解讀:

清晰的目标,為雙創升級提出了要求:

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升級到創新活力的提升和創業者的産生。

(一)總體要求

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2、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3、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4、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5、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

6、支持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

7、提升人力資源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解讀:

雙創教育必須依照黨的整體方針政策,必須服務于國家戰略。

要強調新時代特征: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發展格局。

做到: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就業質量。

八大内容 措施具體 責任到位

1、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2、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

3、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

4、推動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财稅扶持政策

5、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支持

6、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

7、辦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8、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

(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将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

實現三個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打造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示範課程

解讀:

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貫穿創新創業教育,體現了國家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高度重視。這部分内容,從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教育目标、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以及示範課程等方面,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

2. 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

關于教師的成長和培訓:

能力和素養:強化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培訓

方法: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内容:推動教師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

關于創業指導教師隊伍:

完善高校雙創指導教師到行業企業挂職鍛煉的保障激勵政策

實施高校雙創校外導師專項人才計劃

探索實施駐校企業家制度

吸引更多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雙創導師。

關于培訓基地的:支持建設一批雙創導師培訓基地,定期開展培訓。

解讀:

雙創指導教師是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關鍵,高校對于雙創指導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模仿國外先進經驗,發展駐校企業家和校外創業導師專項人才計劃,可以改善創業指導教師隊伍的結構。

3.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

打造一批高校創新創業培訓活動品牌,創新培訓模式,面向大學生開展高質量、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培訓,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組織雙創導師深入校園舉辦創業大講堂,進行創業政策解讀、經驗分享、實踐指導等。

支持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對大學生創業者給予傾斜。

解讀:

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活動的要質量求進一步提升。

品牌化的活動,新的培訓模式和針對性的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培訓内容,是重點發展對象。

(三)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

4. 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門檻

1、持續提升企業開辦服務能力,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記服務。

2、推動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全鍊條發展,鼓勵各類孵化器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開放一定比例的免費孵化空間,并将開放情況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考核評價,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入駐條件。

3、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器等創業載體應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提供給高校畢業生。

4、有條件的地方可對高校畢業生到孵化器創業給予租金補貼。

解讀:

現有的雙創基礎設施要向大學生創業傾斜,以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開展。

5. 便利化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

1、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平台,強化對大學生的技術創新服務。

2、各地區、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以及科研儀器、設施等科技創新資源可以面向大學生開放共享,提供低價、優質的專業服務,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3、支持行業企業面向大學生發布企業需求清單,引導大學生精準創新創業。

4、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面向高校和大學生發布技術創新需求,開展“揭榜挂帥”。

解讀:

開放科技創新資源,以需求為導向,擴大創新需求,可以引導大學生精準創新創業,提高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平台的便利性和信息的暢通有效是關鍵。

6. 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政策

1、落實大學生創業幫扶政策,加大對創業失敗大學生的扶持力度,按規定提供就業服務、就業援助和社會救助。

2、加強政府支持引導,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業風險救助機制,可采取創業風險補貼、商業險保費補助等方式予以支持,積極研究更加精準、有效的幫扶措施,及時總結經驗、适時推廣。

3、畢業後創業的大學生可按規定繳納“五險一金”,減少大學生創業的後顧之憂。

解讀:

為大學生創業失敗提供必要的保障,可以減輕創業者的心理壓力。

(四)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建設

7. 建強高校創新創業實踐平台

1、充分發揮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客空間等校内創新創業實踐平台作用,面向在校大學生免費開放,開展專業化孵化服務。

2、結合學校學科專業特色優勢,聯合有關行業企業建設一批校外大學生雙創實踐教學基地,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解讀:

進一步發揮大學的創新創業實踐平台的作用,促進孵化專業化,加強校企合作,有利于發揮各自優勢,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

對于大學,強化與行業企業合作,可以避免錯誤的指導,促進教育效果的提升。

8.提升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帶動作用

1、加強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深入實施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推動企業示範基地和高校示範基地結對共建、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2、指導高校示範基地所在城市主動規劃和布局高校周邊産業,積極承接大學生創新成果和人才等要素,打造“城校共生”的創新創業生态。

3、推動中央企業、科研院所和相關公共服務機構利用自身技術、人才、場地、資本等優勢,為大學生建設集研發、孵化、投資等于一體的創業創新培育中心、互聯網雙創平台、孵化器和科技産業園區。

解讀:

“城校共生”的創新創業生态,可以達到更加長效的目标。大學應主動融入到本地創業生态,活躍本城市的創業氛圍,促進經濟發展。

研發、孵化、投資一體化服務的雙創平台,能夠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但對管理機構的要求較高。

(五)推動落實大學生創新創業财稅扶持政策

9.繼續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

1、在現有基礎上,加大教育部中央彩票公益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資金支持力度。

2、加大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将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情況作為資金分配重要因素。

解讀:

可以預見,國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投入将會進一步加大。

10. 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

1、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内從事個體經營,符合規定條件的,在3年内按一定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按規定減免所得稅。

2、對創業投資企業、天使投資人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及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投資額,按規定抵扣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3、對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以及國家備案衆創空間按規定免征增值稅、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4、做好納稅服務,建立對接機制,強化精準支持。

解讀:

減費降稅可以增加創業者的獲得感。

減費降稅的政策也可以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

(六)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金融政策支持

11. 落實普惠金融政策

1、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商業可持續原則對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服務,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題。

2、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及貼息政策,将高校畢業生個人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20萬元,對10萬元以下貸款、獲得設區的市級以上榮譽的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免除反擔保要求;對高校畢業生設立的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最高貸款額度提高至300萬元;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申報審核流程,提高貸款便利性,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

3、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快産品和服務創新,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服務。

解讀:

低門檻的貸款,可以幫助那些解決生計問題的自我雇傭型創業者(一般風險較小)獲得起步資金。但此類型的創業者一定要控制好項目的風險,避免将借貸資金投入到周期長和風險較大的項目中。

貸款的期限一般比較短,創業者的資金需求(期限)應和貸款的期限相一緻。

12. 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1、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作用,以市場化機制促進社會資源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更好對接,引導創新創業平台投資基金和社會資本參與大學生創業項目早期投資與投智,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健康成長。

2、加快發展天使投資,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

3、發揮财政政策作用,落實稅收政策,支持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發展,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

解讀:

天使投資是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融資問題的關鍵,但也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可以從3個方面着手解決問題:

1 利用财政資金建立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母基金),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2 建立校友創新創業生态,利用校友圈之間的天然信任,建立常青天使投資基金。

3 利用現代的網絡技術,發展互聯網衆籌平台以及利用大數據等改進天使投資業務。

(七)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

13. 完善成果轉化機制

1、研究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建立相關成果與行業産業對接長效機制,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在有關行業企業推廣應用。

2、做好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知識産權确權、保護等工作,強化激勵導向,加快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落實成果轉化獎勵和收益分配辦法。

3、加強面向大學生的科技成果轉化培訓課程建設。

解讀:

銷售技術,銷售産品,銷售業務,是對創新創業成果出售的三個層次。

知識價值難以評估,這是制約技術銷售的關鍵,也就是制約成果轉化的關鍵。

高質量的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可以有效促進創新創業成果轉化。

大學生創業者要面向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和技術開發,避免成果沒有實際的經濟價值。

14. 強化成果轉化服務

1、推動地方、企業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加強合作對接,拓寬成果轉化渠道,為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落地提供幫助。

2、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産教融合型企業利用孵化器、産業園等平台,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發展。

3、彙集政府、企業、高校及社會資源,加強對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湧現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的後續跟蹤支持,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一批大賽優秀項目落地,支持獲獎項目成果轉化,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示範效應。

解讀:

成果轉化不僅可以為技術需求方從企業外部獲取技術提供一個重要途徑,也可以為創新者權衡風險放棄自己市場化探索提供一個選項。因此,成果轉化服務應被高度重視。

大學可以設立專門的成果轉化辦公室,積極與行業企業和成果需求方對接。

(八)辦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15. 完善大賽可持續發展機制

1、鼓勵省級人民政府積極承辦大賽,壓實主辦職責,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落實配套支持政策和條件保障。

2、堅持政府引導、公益支持,支持行業企業深化賽事合作,拓寬辦賽資金籌措渠道,适當增加大賽冠名贊助經費額度。

3、充分利用市場化方式,研究推動中央企業、社會資本發起成立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專項發展基金。

解讀: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以及各類大賽,都應創新發展和持續發展。行業企業可以為大賽提供深度的支持。為大賽項目建立專項發展基金,可以進一步提升大賽的實效,促進創業者的生成和創業項目的落地。

16. 打造創新創業大賽品牌

1、 強化大賽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台作用,鼓勵各學段學生積極參賽。

2、 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豐富競賽形式和内容。

3、 建立健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與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比賽聯動機制,推進大賽國際化進程,搭建全球性創新創業競賽平台,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

解讀: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已經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實踐平台,在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處于核心位置。以大賽為推動力,可以促進教學,促進學習,也可以促進創業。

同時,大賽經過多年的實踐,自身也在不斷地創新發展!

(九)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

17. 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台

1、彙集創新創業幫扶政策、産業激勵政策和全國創新創業教育優質資源,加強信息資源整合,做好國家和地方的政策發布、解讀等工作。

2、及時收集國家、區域、行業需求,為大學生精準推送行業和市場動向等信息。

3、 加強對創新創業大學生和項目的跟蹤、服務,暢通供需對接渠道,支持各地積極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需求與投融資對接會。

解讀: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信息交流,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政策、區域和行業需求,了解市場動向,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

此外,利用線上和線下信息溝通方式,積極促進項目和資本對接,可以促進大學生創業者獲取所需資金資源。

18. 加強宣傳引導

1、大力宣傳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重要性。

2、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區、各高校的好經驗好做法,選樹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典型,豐富宣傳形式,培育創客文化,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環境,形成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3、做好政策宣傳宣講,推動大學生用足用好稅費減免、企業登記等支持政策。

解讀:

高校的雙創教育在我國已經上升到了戰略高度。由于雙創教育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所以,雙創教育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應成為高校領導、管理層和全體教師的共識。

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結合點。雙創教育應該與思政教育緊密結合,解決“創業為什麼?創業如何做?如何正道創業?如何對待創業成敗”等基本問題。樹立榜樣,宣傳證明典型,并以反面典型為戒,有利于培育新時代的創客文化,有利于“敢為人先”創業者精神的激發。

工作要求:

1、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

2、教育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協調指導,督促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各項政策的落實,加強經驗交流和推廣。

3、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深入了解情況,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積極研究制定和落實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解讀:

教育管理部門是本意見的主要責任者。政府其他管理部門密切配合!

高等院校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行動計劃,積極融入本地創新創業生态體系,注重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來源;微信公衆号培正創新創業平台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