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的嗎?
你還有什麼想了解的?…
在面試結束後,面試官想要問的問題都問完,往往還會有最後一問。作為最後的考察,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馬上放松,認為面試已經結束了。
在面試前半場的基礎之上,作為求職者,如何通過這個問題獲取更多有效信息,或者是通過這一問來增加面試官好感度,提高通過率呢。
01
如何通過最後一問獲取有效信息
一般來說,面試中需要了解的有效信息會包含兩方面的内容,一是面試時需要了解的基本問題,方便自己對這家公司這個職位有個大概的了解;二是對自己而言重要的問題,個人的偏好或者禁忌點,方便對這份工作适不适合自己做更個性化的判斷。
面試時就應該了解的基本問題包含以下幾個點:
▸ 薪資結構與福利
▸ 企業制度和文化
▸ 團隊架構和氛圍
▸ 崗位職責與規劃
▸ 行業前景
對個人來說重要/感興趣的問題:
▸ 加班情況
▸ 出差情況
▸ …
我們在和HR或者面試官在交談時,對我們來說是不斷補充信息量的過程。
當面試官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我們的時候,就是我們「查漏補缺」的好時機——補充你需要了解但面試官沒有提到或是表述不夠準确的信息。所以要把握住這個機會,既要問出自己真正關心的重要信息,又要把提問做得恰到好處,增加面試官對你的興趣。
02
針對不同面試官進行區别提問
我們在應對最後一問的時候,有一個需要着重注意的點是面試官的身份,主要是不要問讓面試官覺得尴尬的問題。
我們在面試過程中會遇到的面試官可能是HR、或者業務部門領導,終面時可能會由公司高管的參與。在接到面試通知時,我們就可以詢問接下來的面試,面試官是什麼身份。
根據面試官的身份,我們在最後一問時提問的側重點也可以有所區别。假如你要經曆三輪面試,分别是HR面,直屬領導面,用人部門老大面,那麼對這三位面試官盡量有區别地提問。
問HR可以更多關于公司層面、制度守則的問題;直屬領導可以問業務方面的細節或工作習慣;部門老大面則可以問更宏觀一點的問題,比如,這個崗位理想的候選人具備哪些特質等。
03
一些回答的可沿用思路
1針對前面面試官的回答來提問
從面試官給你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你關心的那部分,然後有針對性的提問。一方面可以展示你聽進去了面試官的話,對他的信息有解讀有反饋;另外一方面也能讓你的提問顯得更真誠、不套路,是當時當下你關心的和思考的問題。
2提問跟面試流程有關的問題
比如,将會進行幾輪面試,每次面試你的面試官的職級和角色是什麼。或者問一下如果被錄用,大概要經過怎樣的流程,時間周期會有多長。
04
一些需要注意的小tips
1不要用模闆問題套路面試官
面試官經曆的求職者可能要比你經曆的面試官多很多,所以如果你的問題很套路化、一點都不走心,是很容易被面試官識破的。
如果你真的沒有更多問題的話,可以不問,總比你問些完全不合時宜的“假”問題來得真誠很多。沒有HR想要招一個答題機器,大家在網上看了面經之後,一定要充分理解背後的邏輯。
2【最後一問】最好不要問的問題
一是最好不要主動問薪資到底有多少,尤其是初面的時候,企業更傾向重視自身能力成長的應屆生而不是隻關注薪資的應屆生。一旦确定錄用意向,面試官一定會主動和你談及這個問題。
其次不要問是不是會加班,不管真實情況下是不是會加班頻繁,這個問題都會讓面試官懷疑你今後的工作态度,認為你的抗壓能力弱。
3察言觀色注意面試官的個人狀态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我們還要考慮面試官當時的個人狀态,也許面試官會表現出輕松的姿态,願意和你分享交流,又或許面試官在經過若幹輪的面試之後,盡顯疲态。
對于面試官不同的狀态,我們要考慮面試官的感受。所以,如果面試官盡顯輕松姿态,并不急于結束面試的情況下,那麼建議你按照精心設計的問題來提問。
4注意提問的問題不能讓面試官下不了台或者引起尴尬
我們最後的提問不是要問倒面試官,而且面試官由于職位、角色的不同,所能回答的問題層面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提問要精心考慮,避免所問的問題讓面試官下不了台。
例如:公司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公司有什麼計劃迎接這些挑戰嗎?這樣的問題就不是一個好問題。第一:問題太大,就算是作為高管,和還未出茅廬的“小朋友”讨論公司戰略層面的問題,明顯層次不對等;第二,這樣的問題往往涉及到公司敏感、機密的問題,不可能回答你。面對這種問題,有經驗的面試官可能會微微一笑,反問你:“你覺得呢?要不你來談談你的看法?”。這樣,你就可能陷入被動、尴尬的局面。所以要結合前面兩點,提好問題,為面試劃上完美的結束符。
來源:51職前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