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火相傳,築夢梓鄉”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由海南“美在心靈”大學生支教志願者協會主辦,活動旨在為鄉村貧困地區學校的孩子送去溫暖和希望,助力海南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這場“春蠶無悔吐新絲,蠟燭有愛亮如斯”的活動中,出現了一名在海南省昌江道隆村道隆小學支教的小老師——陳天樂。
初心與契機——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暑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時機,恰逢海南“美在心靈”大學生支教志願者協會承辦了“燭火相傳,築夢梓鄉”大學生愛心支教活動,使他更為堅定自己的理想抱負,在暑假期間選擇留在海南,為鄉村貧困地區的孩子送去溫暖與希望。
(陳天樂同學和其他志願者支教前的合影)
經曆與體會——昌江之行,支教之情
陳天樂是教授“趣味曆史”和“共青團史”兩門課的老師,同時也是小班(一年級到三年級)的班主任。支教是“艱辛”的:除按時上課,班主任還得“巡查”班級,孩子未按時到校,第一時間聯系家長确認情況;孩子身體不舒服,第一時間聯系村衛生院尋求幫助。支教是“有趣”的:課堂上每當自己講到一個新知識點時,或者每當自己播放一個有趣的教學視頻時,孩子們會踴躍發言,積極與老師互動。課後和孩子們在校園裡玩耍,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跳繩……不管玩多久,老師和孩子們都不覺得累,從早到晚,喊聲、笑聲飄蕩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支教還是“感動”的:孩子們每天早早的來學校,碰見你時,那聲“老師早上好!”每天放學鈴聲響起,在班門口或是校門口目送孩子們遠去的背影,“老師再見!”“老師,您辛苦了!”道别的話語依舊回蕩在耳邊。在支教過程中,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讓陳天樂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奉獻精神。
(陳天樂同學給道隆小學孩子們上課時拍攝的照片)
(陳天樂和孩子們在操場上拔河的照片)
(陳天樂與其他志願者與孩子們的合影留念)
(圖為孩子們制作感謝支教老師的手工作品)
成長與收獲——“道阻且長,行則将至”
陳天樂遠赴海南昌江,深入基層農村,進行支教活動,将專業所學用于社會實踐,助學扶志,弘揚志願者精神,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也在支教中感受海南基層農村教育中的真、善、美,展現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幫助教育匮乏地區的學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需要的地方。
(文/圖:陳天樂 編輯:王菁苑 呂夢 審稿: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