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昂揚向上的蓬勃氣概,心裡有一腔熱血,永遠心向太陽。青年總渴望去做一些事,來證明自我的價值。2022年6月22日,我參加了萬名大學生下鄉科普活動,來到了獨具風土人情的文昌市昌灑鎮進行科普活動。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迎風追夢團隊在進行入戶科普。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珊妮 供圖
在進行科普活動之前,我們的隊伍分成了4個小組,負責整個昌灑鎮的科普工作。就這樣,我們四個人的迎風追夢小隊成立了,去往寶華村和昌茂村。在進行科普活動之前,我們與兩個村的村委書記進行了交談,了解該村的風頭人情和特色産業。當時的心情是十分複雜的,因為我不會說海南話,而在文昌地區是說海南話的。心裡頭咯噔一下,腦子裡突然蹦出的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與他們交流,讓他們收獲點什麼。但更多的是激動,就是突然從學校的稚嫩中走出來了。腦子裡的想法就是我要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又不虛此行。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迎風追夢團隊在山羊養殖場進行問卷調查會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肖景梅 供圖
到達昌灑鎮的第一天下午我們便全程投入到科普活動中,先是在昌灑鎮政政府開展了活動部署會議。而後第一個科普的村落是寶華村,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要緻富先修路是多麼重要。因為兩個村落都離昌灑鎮很遠,我們要先坐車到寶華村的村委會,才能進行科普活動。科普活動的困難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先是路途遙遠,其次是天氣炎熱,我們要走訪村民進行科普和調查。六月的天氣很炎熱,但也擋不住我們的熱情,我們通過實地走訪、科普。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全新面貌,鄉村振興戰略給村民帶來了福祉。美麗鄉村的景象,吸引越來越多顧客到村民去體驗農家生活和采購農産品。村民的笑容越來越多,口袋越來越鼓。讓我記憶十分深深刻的是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成效,村落中有專門設置了了垃圾桶還有垃圾分類的小屋。村民一天的辛苦勞作下來還可以在活動中心進行基本活動,還有專門建設了紅色文化的活動室。這些項目的建設不僅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質量,還給他們帶來了快樂。我們白天就下鄉科普,晚上就聚在一起整理材料,做一天的總結。我們更多的是希望腳下的路平坦,用照片和視頻來表現出鄉村發展的全新面貌,用筆寫下令人共情的振興篇章。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昌茂村下設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垃圾分類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肖景梅 供圖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我更多的發現鄉村最真實的情況,更深的體會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提出。我是青年,我願意用腳步來丈量家鄉的土地,為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是青年,也是一個從鄉鎮走出去的孩子,當我看到外面大城市的繁榮景象。心裡的念頭就是我要用鏡頭記錄鄉村發展的點點滴滴,用文字來表達我對鄉村建設越來越好的欣喜。這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是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的最好途徑。我與團隊合作,完成科普的任務,也讓我明白牢牢把握在一起的意義所在。社會實踐是人生的重要經曆,我增強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的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識,總結經驗,以便更好的走向社會。
圖片發自中青校園APP
圖為迎風追夢團隊與村幹部在昌灑鎮昌茂村下設村落林塘村革命老區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林青月 供圖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那是古代讀書人的想法,現在的大學生,心懷一腔孤勇,希望更早的接觸社會,提升自我的能力。這也正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辦學使命契合,讓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學校不斷鼓勵我們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親自實踐,讓學生更好的走進社會。通訊員 肖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