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麼麼茶】李靜老師開展“從搖椅到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線上主題講座


  • 2022
  • 04/09
  • 21:11
  • 學術講座

  • 776
  • 浏覽量

   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它是人類民族學的一個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在我們傳統的認知中,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坐在搖椅上,翻着史料,悠然自得地進行着的研究。可是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僅僅靠前輩留下的史料遠遠不夠,田野調查需要更多從搖椅上的人類學家走向田野的人類學家的轉變。

   在202248日下午1400-1600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靜老師,在線上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從搖椅到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主題講座,來自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心理中心的老師和各個年級、多個專業的同學們都參加了此次活動。

   在活動開始,李老師分享了在2018年走進南疆田野,調研雙語教育在南疆的推廣情況。老師給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調研的過程中,在新疆阿圖什托爾塔依農場托爾塔依村遇到的一個百歲老人的故事,這位老人分享了自己所親曆的新疆農村的變化,以及他們這代人對于子女教育問題的态度。緊接着,李老師講述了自己在托爾塔依村和阿克陶鄉遇到的從小接受漢語教育的小朋友和他們家人的故事,了解了通用語在當地的實際推廣情況以及學校老師實際授課語言的轉變。還有令人感動的鄉村少年在貧困中堅守美術夢想的故事,這些小朋友也成為了此次對于南疆雙語教育田野調研的重要報道人。

   經過第一部分的介紹,大家對于民族志研究産生了興趣,李老師也由此開展了第二部分民族志研究及其範疇的介紹。民族志也稱為人種志,是指對于一個種族或一個民族的生活記錄或描述。李老師向大家介紹到,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長期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獲得對當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老師說到對于專業學生論文的好壞與其田野工作時間長短有着密切的聯系,并提出了民族志方法的核心和田野實驗法的四同原則,“同吃、同住、同勞動、同理心”。接着,老師通過講述自己在西北保安族的故事,向大家講解了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研究特征和田野調查者應該注意的道德倫理。

   第三部分老師向大家接受了基于民族志的教育研究—兒童教養方式的研究,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穿着“北大”字樣衣服的故事,說明了不同文化群體、不同社會,對于一個兒童成長時期期待的差異。

   最後,老師也對于民族志研究問題的邏輯關系進行了總結。從搖椅到田野、從書宅到田野、從圖書館到田野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也引起了參會同學的共鳴,這種研究方法也将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來源:學生中心)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電話:0898-88386732 招生電話:0898-88386737
  • 學院郵箱:ssusy@sanyau.edu.cn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社工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手機版